保险合同无效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保险合同无效的形式有: 1、合同当事人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意思表示不真实; 3、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违背公序良俗; 4、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一条订立保险合同,应当协商一致,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保险的外,保险合同自愿订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无效合同的表现形式如下: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的利益;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利益;违反强制性规定。
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2、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3、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4、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5、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
无效经济合同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无效经济合同具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合同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而订立的合同。二是合同当事人采取欺诈或胁迫手段所签订的合同。三是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签订的合同。四是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2021.03.24 437 -
无效劳动合同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无效劳动合同的表现形式有: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的无效
2020.03.25 716 -
无效劳动合同有哪些表现形式
劳动合同无效有以下三种情形: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2020.10.20 201
-
保证合同无效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是: 1、国家机关未经国务院批准而与债权人签定保证合同的,保证无效。 2、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的,保证无效;但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
2022-06-01 15,340 -
无效合同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根据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022-05-27 15,340 -
保证合同的表现形式及无效情形有哪些
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是: 1、国家机关未经国务院批准而与债权人签定保证合同的,保证无效。 2、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的,保证无效;但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
2022-05-12 15,340 -
合同无效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保证合同是否有效
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是: 1、国家机关未经国务院批准而与债权人签定保证合同的,保证无效。 2、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的,保证无效;但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
2022-06-03 15,340
-
00:59
格式合同无效的情形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民法典》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格式
2,196 2022.04.17 -
01:08
借款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可以知道,如果借款合同存在下面几种情形之一的,借款合同就属于无效合同: 第一,出借人是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并且借款人事先知情或者应当知情。因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出借人的资金必须来源于自己合法收入,禁止
1,675 2022.04.15 -
01:08
徇私枉法罪有哪些客观表现形式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徇私枉法罪的客观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下面几种: 第一,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他受到追诉。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司法工作人员为了徇私徇情,仍然对其进行立案侦查、起诉或审判的,就属
1,78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