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放高利贷罪的立案标准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非法放高利贷罪立案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二十六条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高利转贷的。《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有下列情形之一,达到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立案标准: (一)违法发放贷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非法放贷罪立案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犯罪的主体是银行或者是奇特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2、要违反国家规定,如果是正常的发放贷款多少都无所谓、3、需要注意的是适格主体如果是向关系人发放的,要从重处理。
-
高利放贷罪的立案标准
高利放贷罪的立案标准为:借贷双方协商确定的民间个人借贷利率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那么是构成高利放贷罪,如果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那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2020.05.15 3,269 -
高利放贷罪的立案标准
刑法中没有高利放贷罪,但行为人若有违法发放高利贷的行为,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案件。关于非法经营罪我国公安机关进行刑事立案的标准包括: 1、个人非法放贷数额累计在20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放贷数额累计在1000万元以上的; 2、个人违法所得数
2023.12.13 20,783 -
高利贷罪的立案标准有哪些
高利贷罪立案标准: 1、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数额巨大的,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均并处罚金。 高利贷活动中,高利借贷再高利转贷达到一定数
2022.03.23 1,165
-
非法放高利贷罪立案标准有哪些
非法放高利贷罪立案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二十六条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2022-05-12 15,340 -
非法放高利贷罪立案标准
非法放高利贷罪立案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二十六条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2022-06-03 15,340 -
非法高利放贷立案标准
得看具体情节一百七十五条【高利转贷罪;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
2022-03-21 15,340 -
非法高利贷罪立案标准有哪些
刑法中没有关于高利贷的罪名,只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高利转贷罪: 1、对于个人或单位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以高利转贷罪论处。我国《刑法》175条规定
2022-04-21 15,340
-
00:56
高利放贷罪立案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高利转贷罪指的是: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违法所得在十万元以上的,符合高利转贷罪的定案标准。如果行为人非法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未达到十万元的,但两年内因高利
25,606 2022.04.17 -
01:19
非法转贷罪立案标准
非法转贷罪一般是指刑法上规定的“高利转贷罪”,指的是以转贷谋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再通过高利息的形式,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金额较大的行为。 根据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相关规定,行为人以转贷谋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再通过高
230 2022.05.18 -
01:17
放火罪立案标准
放火罪,一般指的是行为人故意放火焚烧他人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即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到公共安全,但仍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放火罪立案标准为: 1
5,13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