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合同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保管合同的特征有: 1、保管合同是提供劳务的合同。保管合同以物的保管为目的,保管人为寄存人提供的是保管服务; 2、保管合同是实践合同,仅有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还不能成立,还必须有寄存人将保管物交付给保管人的事实; 3、保管合同是双务不要式合同,有偿或无偿须根据当事人约定。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百八十八条 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 寄存人到保管人处从事购物、就餐、住宿等活动,将物品存放在指定场所的,视为保管,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另有交易习惯的除外。 《民法典》第八百九十条 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时成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居间合同,是指居间人根据委托人的要求为委托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提供机会或进行介绍,而委托人须向居间人给付约定报酬的协议。 有如下特征: 1.其合同标的不是法律行为,而是介绍订约的劳务。 2.居间人在委托人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中既非当事人,亦非任何一方的代理人,而是中间媒介人。 3.它是有偿合同,居间人只有在居间产生有效结果时才可请求报酬给付。
保管合同特的特征有四个,分别是 1、保管合同是提供保管服务的合同 2、保管合同既可以是单务、无偿不要式合同,也可以是双务、有偿、要式合同 3、保管合同中的保管物只转移占有权,不转移所有权及其他权利。 4、保管合同为实践合同
-
承揽合同的特征具体是什么
合同的特点如下: 1、承包合同的目标是完成一定的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 2、承包合同的标的物具有特定性; 3、承包人的工作是独立的; 4、承包合同具有一定的人身性质; 5、承包合同为诺成合同、有偿合同、双务合同; 6、合同强调履行的合作性;
2022.04.14 287 -
保管合同的特征是什么?
保管合同的特征如下: 1、保管合同是提供保管服务的合同。 2、保管合同既可以是单务、无偿不要式合同,也可以是双务、有偿、要式合同。 3、保管合同中的保管物只转移占有权,不转移所有权及其他权利。 4、保管合同为实践合同。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时
2021.04.21 156 -
保管合同具有哪些特征
1、保管合同是提供劳务的合同; 2、保管合同是实践合同; 3、保管合同既可以是单务、无偿、不要式合同,也可以是双务、有偿、要式合同; 4、保管合同以标的物交付给保管人为成立要件,但保管合同不以保管人获得物品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
2021.01.11 189
-
保管合同具有什么特征
保管合同又称寄存合同、寄托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约定一方将物交付他方保管的合同。保管合同是保管人有偿地或无偿地为寄存人保管物品,并在约定期限内或应寄存人的请求,返还保管物品的合同。 寄存人只转移保管物的
2022-05-15 15,340 -
保管合同的特征是什么?
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 第一,保管合同是提供劳务的合同。保管合同以物的保管为目的,保管人为寄存人提供的是保管服务。保管合同的履行,仅转移保管物的占有,而对保管物的所
2022-05-15 15,340 -
保管合同的特征是什么
1、保管合同是提供保管服务的合同。保管合同的标的是保管人的保管行为,即提供保管寄存人托付的物品的劳务或服务。 2、保管合同既可以是单务、无偿不要式合同,也可以是双务、有偿、要式合同。 3、保管合同中的
2022-05-23 15,340 -
保管合同的特征是什么?
1、保管合同是提供保管服务的合同。保管合同的标的是保管人的保管行为,即提供保管寄存人托付的物品的劳务或服务。 2、保管合同既可以是单务、无偿不要式合同,也可以是双务、有偿、要式合同。 3、保管合同中的
2022-06-01 15,340
-
01:13
保管合同是什么保管合同又被称为“寄存合同或者寄托合同”,它指的是双方当事人约定其中一方将物品交付他方保管的合同;保管合同是保管人无偿地或者有偿地为寄存人保管物品,并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内或者应寄存人的要求,返还保管物品的合同。 保管合同的主要特征: 1、保管
863 2022.04.17 -
01:36
合同的法律特征合同的法律特征主要包括下面几点: 首先,合同是在平等主体之间签订的。意思是指,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从属之分,也不存在命令与服从、领导与被领导的区别。在签订合同时,一方当事人不能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比如经济实力、行政权
2,660 2022.04.15 -
01:15
遗赠的特征是什么遗赠的特征有: 1、遗赠属于单方面的法律行为。 一般遗嘱人可以通过遗嘱的形式,将其个人的财产遗赠给他人时,不需要征得任何人的同意。受遗赠人可以接受遗赠,也可以拒绝接受。 2、遗赠属于遗嘱人无偿、自愿的行为,在遗嘱人过世后才会发生相应的法律效
83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