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漏水如何解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屋顶在保修期届满后出现漏水,可以找物业解决。如果漏水是因为物业的服务出现瑕疵,因屋顶漏水遭受的损失可以要求物业公司赔偿。如果屋顶还在保修期,漏水可以找开发商解决。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物业存在安全隐患,危及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时,责任人应当及时维修养护,有关业主应当给予配合。责任人不履行维修养护义务的,经业主大会同意,可以由物业服务企业维修养护,费用由责任人承担。《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建设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物业存在安全隐患,危及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时,责任人应当及时维修养护,有关业主应当给予配合。责任人不履行维修养护义务的,经业主大会同意,可以由物业服务企业维修养护,费用由责任人承担。《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建设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房顶漏水要根据漏水的原因确定解决方式: 一、如果是因为开发商建房存在质量问题导致漏水,且在保修期内的可要求开发商进行维修。 对于商品房,楼顶防水层的质保期是5年,所以在五年内可以要求开发商进行维修。 二、如果是因为物业没有尽到管理职责导致管道老化或者损坏等原因漏水的,可以要求物业进行维修。 三、如果是由于漏水邻居损坏管道等邻居过错导致漏水的,则可以要求漏水邻居承担维修责任。
-
屋顶漏水应如何维权
在发现漏水情况后,作为受损方首先应当保护现场,并进行证据固定。例如拍照、录像录音等证据收集。可先找小区物业或社区,让他们给出意见,或让他们去找楼上的邻居,进行协商修补。如果协商修补不成,则可采取以下方式,例如邀请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公正。同时对
2021.03.06 439 -
顶楼漏水如何维权
顶楼漏水维权有几种方式: 1、根据合同收集证据,与开发商或者承建方协商进行对顶楼漏水问题进行维修,维修期间给业主造成的损失,业主有权要求赔偿。 2、收集证据,与物业通过协商解决,切记要取得物业的书面同意再进行维修,并要求物业赔偿损失。 3、
2020.01.29 918 -
楼顶漏水如何处理
遇到楼顶漏水的情况,可以要求物业进行及时进行修复,如果是因为物业公司的服务有瑕疵,还可以要求物业公司针对上述损失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业主与物业无法协商一致的,业主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主张赔偿。
2021.04.07 177
-
楼顶漏水如何解决?
关于楼顶漏水的解决,需要具体分析,例如,1、你应找在楼顶的实际施工人承担损害维修和赔偿责任 2、如果你家是顶层,楼顶应属于小区房屋共用面积的一部分,应由小区物业公司负责维修,维修资金从商品住宅维修基金
2022-05-10 15,340 -
楼顶漏水如何解决
关于楼顶漏水的解决,需要具体分析,例如,1、你应找在楼顶的实际施工人承担损害维修和赔偿责任 2、如果你家是顶层,楼顶应属于小区房屋共用面积的一部分,应由小区物业公司负责维修,维修资金从商品住宅维修基金
2022-04-23 15,340 -
屋顶漏水怎么解决
屋顶在保修期届满后出现漏水,可以找物业解决。如果漏水是因为物业的服务出现瑕疵,因屋顶漏水遭受的损失可以要求物业公司赔偿。如果屋顶还在保修期,漏水可以找开发商解决。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
2022-07-04 15,340 -
屋顶漏水如何处理
屋顶在保修期届满后出现漏水,可以找物业解决。如果漏水是因为物业的服务出现瑕疵,因屋顶漏水遭受的损失可以要求物业公司赔偿。如果屋顶还在保修期,漏水可以找开发商解决。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
2022-07-03 15,340
-
01:02
房屋漏水找政府哪个部门解决房屋漏水找政府质监局解决。房屋漏水物业是否有义务维修,需要具体分析。物业并不是全部都需要负责小区的各种问题。房屋漏水若设计存在漏洞,应找开发商解决,若为房屋质量问题,则由施工单位解决,如果开发商和施工单位都找不到,并且已向物业缴纳房屋物业维
6,659 2022.04.17 -
01:01
房屋漏水怎么办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房屋漏水的解决办法是: 1、当事人应当分析房屋漏水的具体原因,如果因开发商建房时因质量问题造成的,当事人可以依法提出请求维修并赔偿损失; 2、如果是因为上下楼住户装修、修建管道、装修过程中对其楼顶造成损害、不当用水、
6,413 2022.04.17 -
00:52
买卖房屋纠纷如何解决买卖房屋发生纠纷的,购房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办法加以解决: 1、协商解决是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房屋买卖双方可以采取协商的方式来处理房屋买卖纠纷,一方当事人可以采用口头、书面等多种形式和对方当事人进行协商沟
630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