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国际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民事法律关系作为法律关系的一种,它有着法律关系的一般特征,如它是人和人的关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社会关系等,同时它也有自己的具体特征。 1.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产生以后,民事法律规范便落实为约束当事人行为的具体权利和义务。民事权利的实现和民事义务的履行,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违反民事义务会产生不利的法律后果,即承担民事责任。民事法律规范是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根据,民事法律事实是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原因,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结果。 2.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这就决定了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平等,它们互相独立,互不隶属。同时,由于主体地位平等,决定了其权利义务也是对等的,一方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3.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只有民法规范不会形成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还要有民事法律事实,才能形成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按照民法规范确立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民法调整社会关系是赋予民事主体权利和义务,因此,民事法律关系也就是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一)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自愿设立的; (二)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四)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
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有哪些特征
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具有的特征是:涉外性、广泛性、国际性。以产生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律事实或原因具有涉外因素而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称为涉外民事法律关系。
2020.09.20 271 -
联系我国实际说明我国法律的本质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律维
2020.07.22 4,487 -
民事诉讼中法律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最显著特征是它以人民法院为主导。各种诉讼法律关系都表现为人民法院同其他一切诉讼参与人之间的关系。尽管当事人同其他诉讼参与人都在同一诉讼中行为和活动,但彼此间并不发生诉讼法律关系,诉讼参与人只能同人民法院之间形成这种关系。
2020.05.21 822
-
法律关系与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区别
涉外是如果案件在中国法院管辖时案件有涉外因素,即和中国有关系。而国际民商事关系泛指所有的发生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关系。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就是具有国际因素的民商事法律关系,或称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或称跨国
2022-08-25 15,340 -
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和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
涉外是如果案件在中国法院管辖时案件有涉外因素,即和中国有关系。而国际民商事关系泛指所有的发生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关系。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就是具有国际因素的民商事法律关系,或称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或称跨国
2022-08-31 15,340 -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有哪些
1、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自愿设立的由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按民法规范确立的法律关系也就只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同时,民事法律关系不仅符合国家的意志,更体现着当
2021-10-13 15,340 -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有哪些?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一)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自愿设立的; (二)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
2021-08-30 15,340
-
00:55
如何看待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是交叉与渗透的关系,主要体现在:1、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2、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
8,177 2022.04.17 -
01:36
合同的法律特征合同的法律特征主要包括下面几点: 首先,合同是在平等主体之间签订的。意思是指,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从属之分,也不存在命令与服从、领导与被领导的区别。在签订合同时,一方当事人不能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比如经济实力、行政权
2,665 2022.04.15 -
01:35
如何解除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关系方式,具体如下: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
2,026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