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单位犯罪量刑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刑法第200条规定,单位犯集资诈骗罪的,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l0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l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犯罪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相应的罚金刑;2、个人集资20万以上元,单位集资50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巨大,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个人集资100万元以上,单位500万元以上,量刑更重。
诈骗数额较大的,会被判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被处两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金。诈骗数额巨大的,会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五万以上五十万以下的罚金。金额特别巨大的,会被判十年以上有期或无期徒刑,并处五万以上五十万以下的罚金或没收财产。单位犯罪的,主管人员或主要负责人会按以上处罚。
-
单位诈骗犯罪量刑标准
单位诈骗犯罪量刑标准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金额比较大的,处以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是管制,并处以或者是单处以罚款;数额巨大或者是有其它的严重情节的,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是有其它特别
2022.04.13 677 -
集资诈骗罪量刑标准?
行为人构成集资诈骗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罪在主观上为直接故
2020.09.07 171 -
集资诈骗罪量刑标准
集资诈骗罪量刑标准: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欺诈方式非法集资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3、数额特别巨大
2022.03.14 345
-
集资诈骗单位犯罪的量刑标准
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
2021-01-02 15,340 -
集资诈骗单位犯罪的量刑标准
集资诈骗罪因为所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同时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比较恶劣,我国对该犯罪持的是坚决打击的态度。在实践中,个人与单位都可以构成集资诈骗罪,这两者构成犯罪的数额起点不同,个人为10万,单位为50万,
2021-01-02 15,340 -
单位集资诈骗罪量刑标准
单位集资诈骗罪的处罚标准是,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
2022-06-09 15,340 -
单位犯集资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多少?
根据《刑法》第二百条之规定,单位犯集资诈骗罪的,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处罚。《刑法》第二百条:【单位犯金融诈骗罪的处罚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一百
2021-09-30 15,340
-
01:13
集资诈骗罪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有关的规定,集资诈骗罪量刑标准为: 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诈骗方式进行非法集资,涉嫌金额较大的,依法会被判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涉嫌诈骗金额巨大、或导致其他严重情节的,依法会被判处五
4,241 2022.04.17 -
00:44
集资诈骗罪入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属于集资诈骗罪。自然人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要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034 2022.04.17 -
01:02
集资诈骗案量刑标准
集资诈骗罪的量刑,主要看个人或者单位诈骗的数额。集资诈骗罪达到数额较大,法院一般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有: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被害人是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行为人假冒国家机关或者公益组织,
99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