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缓刑考验期多长时间?

缓刑考验期多长时间?

2023-06-10 19:36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甘肃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6-10回复

专业分析: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 一、被判拘役的缓刑考验期:最长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最短不得少于两个月; 二、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最长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最短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的时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缓刑的考验期限为: 1、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2、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3、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被判处不同刑罚,缓刑考验期不同。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律师普法更多>>
  • 缓刑缓刑考验期是多长时间
    缓刑缓刑考验期是多长时间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

    2020.12.16 164
  • 缓刑考验期是多长时间
    缓刑考验期是多长时间

    缓刑的考验期限为: 1、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2、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3、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2020.11.13 173
  • 缓刑考验期是多长时间?
    缓刑考验期是多长时间?

    缓刑考验期因原刑罚不同而有所区别,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2020.05.19 133
专业问答更多>>
  • 缓刑考验期考多长时间

    根据你外甥的实际情况而定, 法律规定的缓刑考验期有两种: 一、被判拘役的缓刑考验期:最长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最短不得少于两个月; 二、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最长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

    2022-07-25 15,340
  • 缓刑考验期有多久,缓刑考验期最长时间多长

    宣布缓刑,可根据犯罪情况,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试期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地区、场所、接触特定人员。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判了附加刑,附加刑还要执行。第73条【考试期限】拘留的缓刑期限在原判决期限以上

    2021-10-22 15,340
  • 缓刑考验期多长时间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缓刑的考验期限,是指对受缓刑宣告的犯罪分子进行考察的一定期限。被宣告缓刑的

    2022-05-31 15,340
  • 缓刑考验期是多久,缓刑考验期是多长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

    2021-06-16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缓刑考验期的期限是多久 01:05
    缓刑考验期的期限是多久

    缓刑考验期的期限需视情况而定: 1、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2、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 3、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缓刑考验期限内必

    484 2023.04.20
  • 缓刑考验期什么意思 00:51
    缓刑考验期什么意思

    缓刑考验期一般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社会上对其进行考察的期限。被判拘役的缓刑考验期:最长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最短不得少于两个月。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最长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最短不能少于一年。被判处拘役

    1,428 2022.04.17
  • 无期徒刑假释考验期是多久 01:18
    无期徒刑假释考验期是多久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考验期限是十年。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

    701 2022.06.17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