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约定的滞纳金可以法院追究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滞纳金,从字面理解,是由于迟延履行而需承担额外的金钱给付义务。 但是,在我国现行民事法律规范中并没有关于滞纳金的规定,反而是在《行政强制法》中,将加处滞纳金规定为行政强制执行的一种方式; 在行政机关依法作出金钱给付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加处滞纳金。一般认为,滞纳金不是民法上的概念,而是行政法上的概念。 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滞纳金条款,主要目的是在出现债务人迟延履行的情况时,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一定的标准履行额外的金钱给付义务。从性质上看,此种约定,本质上是民事法律中的违约金责任形式。 在仅约定滞纳金条款,而未约定违约金条款时,当事人依据滞纳金条款向对方主张违约金,一般会得到法院的支持。但须注意的是,此时滞纳金条款可视同于违约金条款,如果滞纳金条款的约定超出违约金的法定标准,超出部分是无法得到法院支持的。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中约定滞纳金一般会被法院支持,合同滞纳金具体金额在我国法律中没有相关的规定,如果违约金过高或过低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或增加。
在借款合同中不能约定滞纳金。滞纳金是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向行政管理相对人采取的一种惩罚性措施,所以是发生在不平等的行政关系主体之间,具有国家强制性。而签订借款合同,是在平等的民事关系主体之间,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
在租房合同中可以约定滞纳金吗
在租房合同中一般不可以约定滞纳金。滞纳金是行政强制执行中执行处罚的一种类型,在实际应用中双方协商一致的,在房屋租赁合同中设定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即可。
2021.03.21 111 -
在租房合同中可以约定滞纳金吗?
一般不可以在租房合同中约定滞纳金。滞纳金是行政强制执行中执行处罚的一种类型,在实际应用中双方协商一致的,在房屋租赁合同中设定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即可。
2021.03.08 156 -
合同中约定滞纳金会被法院支持吗
合同中约定滞纳金会被法院支持。民事合同中的滞纳金的性质为违约金,根据法律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事先在合同中约定出现违约行为时应支付的违约金数额或计算方式。
2021.03.10 156
-
合同中可以约定滞纳金吗
1、合同中约定滞纳金条款是不可以的。滞纳金是指行政机关对不按期限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相对人,课以新的金钱给付义务的方法。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仅对违约金、定金、损失补偿的责任分配进行规定,协商约定的滞纳金
2022-11-11 15,340 -
合同中约定的滞纳金法院会予以支持吗
合同中约定滞纳金会被法院支持。民事合同中的滞纳金的性质为违约金,根据法律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事先在合同中约定出现违约行为时应支付的违约金数额或计算方式。
2023-09-13 15,340 -
合同中约定滞纳金条款,可以吗
滞纳金,从字面理解,是由于迟延履行而需承担额外的金钱给付义务。但是,在我国现行民事法律规范中并没有关于滞纳金的规定; 反而是在《行政强制法》中,将加处滞纳金规定为行政强制执行的一种方式,在行政机关依法
2023-01-17 15,340 -
合同中约定滞纳金条款可以吗
滞纳金,从字面理解,是由于迟延履行而需承担额外的金钱给付义务。但是,在我国现行民事法律规范中并没有关于滞纳金的规定; 反而是在《行政强制法》中,将加处滞纳金规定为行政强制执行的一种方式,在行政机关依法
2023-08-22 15,340
-
01:11
合同可以约定违约金上限吗合同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可以约定一方出现违约行为的时候,需要支付对方违约金。一般情况下,违约金的具体数额和计算方式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违约金没有事先的上限限制,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上限。双方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上限的
577 2022.04.17 -
01:25
借款合同可以约定违约金吗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借款合同可以约定违约金吗 借款合同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有名合同一种,当然可以适用民事合同的一般规定。根据合同法以及相关民事法律规定,合同订立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制定相应的违约金条款。换句话说,借款合同当然可以事先约定违
1,390 2022.04.17 -
00:57
合同违约了该怎么追究合同违约了可以去法院起诉。 1、法院会判决违约方承担对应的民事责任: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或承担违约金。 2、如果一方拒绝履行的法院判决,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3、合同违约应当先看能否继
552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