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非法所得还没有被没收的非法所得届时什么也没有该怎么办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国土部门查处可能要没收非法所得届时什么也得不到了" 在文中我提到过,当时我有要求黄某带我到区委办公室办理相关手续,他说没有办公室,我要电话,他说也没有电话,之后他带我们到村长的家去盖章,村长也没和我爸讨论办证程序要注意的事项.直接拿合同到自己的房去盖所谓的章. 盖好章后,到农行过账,我再三问了父亲,交了钱后有什么证,他回答只有合同等几张纸.我说越是模糊的东西越弄清楚.谈了许久,黄某见我们有异议,便提出不卖了(他怕麻烦,如果他是光明正大的,还会怕什么呢,卖出去是有钱赚的). 疑点: 1.村长属于村内重要村领导,为什么不去办公室办理土地相关事务,而是偷偷去自己家盖章,章是不是真章的复制品,好样自己可以黑一手. 2.黄某说没办公室,没电话那么穷了,电话也买不起了,村里也该有党委书记,没个办公室和电话,上级领导怎么通知该村的村党委书记,进行各种党的教育学习. 两个疑点说明了什么 黄某协同村长在鬼鬼祟祟地赚黑钱,分明在诈骗(个人分析认为) 解决方法:如果黄某拒绝还款,或者不还全额款,我是否可以直接去派出所报案,说他们俩利用职权对我们进行诈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诈骗罪。如果国土部门查处,也可以他俩诈骗为由,要求退还全部款项,因为他俩一开始都有隐瞒真相的事实,村长与村干部黄某知法犯法.我们却是受骗者,受害人.不应侵害我们的合法权益. 我以他俩的诈骗行为,来维护我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样行得通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没收财产和没收非法所得有什么不同
没收财产和没收非法所得的不同为: 1、没收财产是刑罚的附加刑,没收违法所得不是刑罚,是一种财产罚; 2、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家所有,没收违法所得通常不涉及违法人的合法财产。
2020.04.28 172 -
传销的非法所得会被没收吗?
传销的非法所得要没收。组织策划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
2020.04.15 125 -
没收财产和没收非法所得的区别
没收财产和没收非法所得的区别是: 1.没收财产是刑罚的附加刑,没收违法所得不是刑罚,是一种财产罚; 2.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家所有,没收违法所得通常不涉及违法人的合法财产。
2020.01.27 228
-
没收非法财物和没收非法所得,怎么办
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占有的,通过违法途径和方法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没收非法财物,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非法占有的财产和物品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
2021-07-10 15,340 -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怎么办
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占有的,通过违法途径和方法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没收非法财物,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非法占有的财产和物品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
2021-07-05 15,340 -
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怎么办?
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占有的,通过违法途径和方法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没收非法财物,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非法占有的财产和物品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
2021-07-05 15,340 -
什么是没收非法财物,什么是没收非法所得
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占有的,通过违法途径和方法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没收非法财物,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非法占有的财产和物品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
2021-07-10 15,340
-
01:02
非法所得怎么量刑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
1,791 2022.05.11 -
00:57
隐瞒非法所得如何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隐瞒非法所得,即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具体是指:犯罪主体在明知该财物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情况下,将其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以其他方式掩饰隐瞒的犯罪。对于该类犯罪,我国法律给予三年
2,273 2022.04.15 -
01:25
非法所得的认定与量刑
非法获得他人财产,可能会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因此,非法所得的认定和量刑,要根据非法所吸收公众存款的金额,人数以及所造成的损失来确定: 1、如果个人吸收公众存款达到20万以上,或参与人数达到30人以上,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0万元以上;以
3,04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