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配合事业单位办理工伤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先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认定完后再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要求赔偿。具体赔偿项目可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工资、伙食补助费、交通费、营养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买了工伤保险由保险赔付,没买的话由公司全额赔付。 申请方式: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从业人员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如没有合同搜集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工资单,工作服,证人证言,录音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个人申请工伤单位不配合,受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单位不配合办理工伤待遇的处理方式:可以到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举报;也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单位不配合作业工伤认定怎么办
单位不配合进行工伤认定的,职工一方可以在工伤事故发生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的一年内自行申请,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合同、医疗诊断书等材料。
2020.04.20 102 -
单位不配合办理失业金怎么办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由劳动监察责令改正。
2020.01.06 185
-
公司工伤认定单位不配合怎么办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
2022-08-22 15,340 -
工伤单位不配合办理怎么办
实践中若单位没有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发生工伤后单位往往会推诿员工的正当要求,对此提醒您在与单位交涉时一定要注意保存证明工伤事实的相关证据。如交涉录音、录像等。法律规定单位未办理工伤保险的,发生工伤,由
2022-07-22 15,340 -
工伤事故单位不配合怎么办
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单位未按规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可以在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治疗终结后申请劳动能力(伤残等级)鉴定。 工伤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及
2022-02-01 15,340 -
工伤单位不配合怎么办
单位的做法是违法的。您是否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单位是否为您购买社保? 建议您等伤情稳定后做一个伤残鉴定,根据鉴定结果主张相应赔偿。单位不积极配合处理的话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可以委托律师介入处理,或
2022-01-31 15,340
-
01:19
工伤单位不赔怎么办
认定工伤后,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全部或者部分费用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以持工伤认定决定书和有关材料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书面申请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
1,379 2022.04.17 -
00:53
工伤用人单位不赔偿怎么办
工伤认定申请;申请仲裁;起诉。工伤事故是指的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工伤用人单位不赔偿,如果和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那么就只能够先向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劳动关系。确认了劳动关系之后再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
1,689 2022.04.15 -
01:08
工地受了工伤公司不处理怎么办
劳动者受工伤后用人单位不赔偿或者少赔偿,劳动者需要在一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一般会在60日内得到工伤认定结果。得到工伤认定结果之后,劳动者可以选择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商定赔偿范围,争取合法权益;若协商不了,可以选择当地仲裁机构
665 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