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期间又犯新罪能否适用缓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但他具有减轻处罚的情节,依法只能是犯罪情节较轻、胁从犯,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社会危害性较小,这种推测或判断的根据。犯罪分子所犯之罪的法定刑虽然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未成年罪犯根据其所犯罪行、主观恶性较深。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由于犯罪人尚未适用缓刑,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条规定,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至于罪行相对更轻的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不然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符合《刑法》第72条规定的缓刑条件的就可以缓刑。《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内,如果再次犯罪,属于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规定,情节严重的,缓刑期会直接被撤销,执行原判刑罪。其实法律原本规定的是,犯罪者被判处死刑缓刑的,在死刑缓期执行的这段时间内,如果没有其他犯罪行为出现,二年期满之后,会减为无期徒刑。
-
缓刑期间再犯罪能否适用缓刑
缓刑期间再犯罪不能适用缓刑。缓刑适用的实质要件是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况和悔罪表现,并且能让法院确信其不致再危害社会。缓刑考验期内,一旦发现犯罪分子再犯新罪的,就丧失了继续适用缓刑的条件,应当撤销缓刑宣告,收监执行。
2020.02.16 350 -
缓刑期间又犯新罪能缓吗?
不能缓刑,并且应当撤销缓刑,实行数罪并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行使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机构予以教育和改造。 而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内又触犯了新的罪名,说明其社会危险性大,没有悔罪的心态,应当撤销缓刑,和新犯的罪名数罪并罚。
2020.07.04 181 -
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可否适用缓刑
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足以表明其社会危害性仍然存在,不能适用缓刑。若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新罪的,则撤销缓刑,予以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2020.08.16 173
-
取保期间又犯新罪能否适用缓刑
符合《刑法》第72条规定的缓刑条件的就可以缓刑。 《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
2022-06-23 15,340 -
缓刑期间又犯新罪能否再次缓刑
不能。《刑法》第七十七条明确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
2022-03-22 15,340 -
缓刑期间又犯新罪能否再判缓刑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根据法律规定,缓刑的使用是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二是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其三是罪犯不属累犯
2022-02-02 15,340 -
取保候审期间又犯新罪的能否适用缓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
2022-02-01 15,340
-
01:02
缓刑期间又犯新罪还能判缓刑吗缓刑期间是不能够再次犯罪的,但有些犯罪分子可能因为人为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在缓刑期间又犯罪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内,如果再次犯罪,属于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规定,情节严重的,缓刑期会直接被撤销,执行原判刑罪。其实
2,897 2022.04.17 -
01:06
不适用缓刑的八种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我国不适用缓刑的八种犯罪分别为: 1、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2、对于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3、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4、累犯不适用缓刑,即指年满18周岁的
5,448 2022.04.17 -
00:47
大学生犯诈骗罪适用缓刑吗大学生犯诈骗罪,如果诈骗金额在三千元到一万元之间的,有可能适用缓刑。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诈骗罪中的“数额较大”,应当由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16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