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散是否要交诉讼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申请公司解散需要交诉讼费。如果是申请公司破产的,需要根据破产财产的总额,按照财产案件受理费的一半来交纳,但最高不得超过30万元。并且破产申请费是在清算之后再交纳,不用预交。《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申请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破产案件依据破产财产总额计算,按照财产案件受理费标准减半交纳,但是,最高不超过30万元。第二十条规定,申请费由申请人预交。但是,本办法第十条第 (一)项、第 (六)项规定的申请费不由申请人预交,执行申请费执行后交纳,破产申请费清算后交纳。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四条第六项申请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六)破产案件依据破产财产总额计算,按照财产案件受理费标准减半交纳,但是,最高不超过30万元。第二十条申请费由申请人预交。但是,本办法第十条第 (一)项、第 (六)项规定的申请费不由申请人预交,执行申请费执行后交纳,破产申请费清算后交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申请公司解散需要交诉讼费。如果是申请公司破产的,需要根据破产财产的总额,按照财产案件受理费的一半来交纳,但最高不得超过30万元。并且破产申请费是在清算之后再交纳,不用预交。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申请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破产案件依据破产财产总额计算,按照财产案件受理费标准减半交纳,但是,最高不超过30万元。 第二十条规定,申请费由申请人预交。但是,本办法第十条第 (一)项、第 (六)项规定的申请费不由申请人预交,执行申请费执行后交纳,破产申请费清算后交纳。
-
解散公司是否缴纳诉讼费
解散公司需要缴纳诉讼费。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
2020.03.19 148 -
解散公司诉讼费用
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
2020.10.22 241 -
起诉解散公司诉讼费
对于起诉解散公司的诉讼费,如果属于破产案件的,可根据破产财产的总额,按照财产案件受理费的一半来交纳,但最高不超过30万元。并且破产申请费用是在破产清算后交纳。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申请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破产案件依据
2020.08.13 230
-
公司被告解散是否要交诉讼费
申请公司解散需要交诉讼费。如果是申请公司破产的,需要根据破产财产的总额,按照财产案件受理费的一半来交纳,但最高不得超过30万元。并且破产申请费是在清算之后再交纳,不用预交。《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四条
2022-06-04 15,340 -
申请公司解散是否交诉讼费
申请公司解散需要交诉讼费。如果是申请公司破产的,需要根据破产财产的总额,按照财产案件受理费的一半来交纳,但最高不得超过30万元。并且破产申请费是在清算之后再交纳,不用预交。《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四条
2022-05-12 15,340 -
公司解散,需要交诉讼费吗
请求解散公司诉讼费的收取,有三种意见:一种按非财产类案件收取,案件受理费为50元;二是因涉及清算,按破产案件的标准收取;三是按注册资金的数额比照财产类案件收取。
2021-10-27 15,340 -
解散公司需要交诉讼费吗
解散公司需要支付诉讼费。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支付的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
2021-11-06 15,340
-
01:16
怎么提起解散公司诉讼
提起公司解散诉讼,应当确定是否符合解散条件和解散事由。公司解散诉讼的情形一般包括: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发生时;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定解散公司;公司因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的;请求解散的。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
1,180 2022.04.17 -
01:23
怎么提起公司解散诉讼
提起公司解散诉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原告应当持有股东10%以上表决权,通常持有公司10%以上股权就代表拥有公司10%以上表决权。 2、公司经营管理已经发生严重困难,例如连年亏损,继续经营将导致股东利益损失不断扩大。 3、原告已经穷尽其他
2,655 2022.04.15 -
01:13
公司解散程序怎样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公司的解散程序为: 1、由公司债权人提出破产清算申请。债务人可以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或者股东会决议解散时,应当在15天内成立由全体股东组成的清算组。 2、政府有关部门对申请进行受理,其中,公用企业和国计民
1,73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