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急工工资没扣可以扣夜班补贴和房补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请假扣3倍工资违法劳动者如果请事假,则工资的计算公式为:(21.75天-请假天数)×日工资。例如:假设甲每月的工资为2175元,则日工资为2175÷21.75=100元,假若10月份甲请事假4天,则10月份甲实际工作了17.75天。因此10月份的工资是17.75×100=1775元。二、孕期女职工产检扣工资违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六条规定,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问题解答》中就产前检查曾进一步解释为,女职工产前检查应按出勤对待,不能按病假、事假、旷工处理;对在生产第一线的女职工,要相应地减少生产定额,以保证产前检查时间。三、用人单位为捐赠强扣工资违法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第4条的规定,职工有权自行决定捐款的数额,是否捐款以及如何捐款都必须出于职工的自愿,任何用人单位都不得强行扣除职工的工资;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克扣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四、员工辞职单位扣工资违法《劳动法》第50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员工急辞工企业不可以扣工资,劳动者主动提出辞职,用人单位克扣劳动者的工资是违法的,如果因为劳动者的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
-
员工急辞工企业可以扣工资
员工急辞工企业不可以扣工资,劳动者主动提出辞职,用人单位克扣劳动者的工资是违法的,如果因为劳动者的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
2020.11.28 184 -
辞急工扣工资合法吗
急辞工是违法的,但是如果没有给单位造成损失,单位扣发当事人的工资是违法,不合法的。可收集能证明当事人在这里上班的相关证据到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免费),维护自己的权利。所谓的急辞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即时解除劳动合同,工资应该怎
2020.05.05 790 -
辞急急工会如何扣工资
不能扣除,除非劳动者即辞即走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但是损失应当由用人单位举证。如果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更不能克扣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报酬,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的,用人单位还需
2020.01.06 285
-
急辞工可以扣工资吗
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权利福利,劳动者伤残情况是否符合工伤认定标准,受工伤劳动者依法应享有哪些工伤赔偿内容等劳动工伤问题都在劳动工伤法规中能找到相应的法律依据。
2022-08-17 15,340 -
员工急辞可以扣工资吗
1、员工急辞职,如果用人单位同意的话,用人单位扣除的赔偿原则上不能超过工资的20%的。 2、《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
2022-08-26 15,340 -
急辞工公司可以扣工资吗
紧急辞职扣除工资是违法的,但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工资。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可以扣除工资赔偿损失,但每月扣除
2021-11-06 15,340 -
紧急辞职工资扣完有补偿吗
1、员工急辞职,如果用人单位同意的话,用人单位扣除的赔偿原则上不能超过工资的20%的。 2、《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
2022-08-17 15,340
-
01:02
辞急工扣工资标准
辞急工扣工资标准,法律没有统一规定,按照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确定。急辞工不是法律上的定义,通常是指立即解除合同或者短时间内解除合同。有合法与违法之分,应当区别情况分别对待。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
2,768 2022.04.17 -
00:59
辞急工扣钱合法吗
辞急工扣钱有可能合法。对于违法急辞工可以扣钱,但是不能超过工资的25%,并且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急辞工是违法的,但是如果没有给单位造成损失,单位扣发工资是违法,不合法,可收集能证明上班的相关证据,到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
4,810 2022.05.11 -
01:06
劳动法急辞工扣钱标准
劳动法未规定急辞工的扣钱标准。急辞工的扣钱标准应当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作出规定,劳动者未按照法律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的标准应当按照实际损失进行确定。劳动者要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在提前三十
5,14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