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工人工资证明无法提供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劳动纠纷工人工资证明无法提供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2、用人单位公司有义务保存工资发放清单2年,因此,两内以内的工资标准证明,举证责任在于公司,而并非劳动者; 3、劳动者只需要提供自己主张的工资标准即可,无需举证,用人单位不能举证的,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4、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五条 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第六条 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六条 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三条 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务工资纠纷无法和解可以向法院起诉。民事诉讼有以下四个程序: 1、准备好民事诉讼状。 2、到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 3、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准时出席参与诉讼活动。 4、若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应在接到判决书后15天内或接到裁定书后10天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并递交上诉状。
-
误工费无法提供证明怎么处理
误工费无法提供证明的,可以到用人单位开证明,或者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误工费的标准是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2020.01.18 232 -
劳动工资纠纷
处理劳动工资纠纷的实用方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直
2020.11.17 123
-
劳动纠纷工人工资证明无法提供如何办
“举证责任倒置”在劳动法领域广泛存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
2022-08-04 15,340 -
私人单位的员工,无法提供工资证明怎么办
劳动者在私人单位上班无劳动合同被人撞要提供工资证明,劳动者可以找用人单位依法出具工资证明即可,没有劳动合同不能免除劳动双方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
2022-04-16 15,340 -
劳动仲裁当事人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工资标准
1、劳动仲裁当事人都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工资标准,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2、用人单位公司有义务保存工资发放清单2年,因此,两内以内的工资标准
2022-04-26 15,340 -
无法提供劳动合同证明怎么办
你问的有点模糊。 第一,你与公司签有劳动合同吗? 第二,如果签有,那劳动合同还在合同期限内吗? 第三,公司为你们办理了五险一金吗? 第四,是否在法定的试用期内? 还有,是你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关系还是公司
2022-06-12 15,340
-
01:01
劳动法工资拖欠怎么办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寻求解决办法: 第一,可以进行调解。如果用人单位设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劳动着可以申请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要是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以及工会代表这三方组成,并
2,359 2022.04.15 -
00:40
要工资属于劳动合同纠纷吗
要工资属于劳动合同纠纷。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本法的立法宗旨,包括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那么,支付劳动报酬就属于用人单位的义务,获得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的权利,并且该法第一条特别强调了要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要工资可能发生在劳动关系的履
1,955 2022.04.15 -
01:09
工资纠纷怎么解决
发生工资纠纷时,可以通过以下这些途径来解决: 1、员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监察大队就会打电话给单位,单位很有可能立马给员工支付工资。当然,各地的执法力度强度不同,有可能还是得不到解决。 2、员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4,75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