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犯权是否由承担过错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侵犯商标权要求过错责任。 商标侵权即商标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侵犯商标权要求过错责任,侵犯商标权的行为,侵权人从一开始使用就明知故犯,承担过错赔偿责任。只有销售者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但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才能不承担赔偿责任。
侵犯商标权要求过错责任,侵犯商标权的行为,侵权人从一开始使用就明知故犯,承担过错赔偿责任。 只有销售者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但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才能不承担赔偿责任。
-
过错侵权责任由谁来承担
过错侵权责任由行为人承担。过错侵权责任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 按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
2021.01.01 174 -
没有过错是否承担侵权责任
没有过错也有可能承担侵权责任。如用人单位的无过错替代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
2021.04.11 166 -
侵犯商标权能否要求过错责任
侵犯商标权的行为,侵权人从一开始使用就明知故犯,承担过错赔偿责任。只有销售者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但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才能不承担赔偿责任。
2021.04.25 101
-
侵犯商标权是否需要承担过错责任
侵犯商标权要求过错责任。 侵犯商标权的行为,侵权人从一开始使用就明知故犯,承担过错赔偿责任。 只有销售者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但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2022-11-29 15,340 -
侵犯商标权是否要求过错责任
侵犯商标权要求过错责任。 侵犯商标权的行为,侵权人从一开始使用就明知故犯,承担过错赔偿责任。 只有销售者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但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2022-11-26 15,340 -
无过错是否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过错在特定的情形下也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
2022-12-07 15,340 -
过错侵权责任由谁来承担
按照《》的规定,下述情况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一是在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中,责任、暂时丧失意识致人损害、用人者责任、违反案例保障义务责任、网站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机构受到损害的责任,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2022-08-23 15,340
-
01:24
侵犯商标权的刑事责任是什么
侵犯商标权的刑事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案情来确定。主要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第一,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没有经过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的情况下,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犯
1,181 2022.04.17 -
00:57
医疗过错的举证责任谁承担
发生医疗事故的,当事人可以进行索赔,若院方不肯赔偿的,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活动中,举证责任的分担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
2,048 2022.04.17 -
01:43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有以下几种: 1、停止侵害,是指被侵权人对于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侵权行为,有权请求法院予以终止; 2、排除妨碍,该方式主要适用于物权,特别是相邻权受到侵害的场合; 3、消除危险,是指
1,19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