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医疗事故协议书有效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申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民法总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未生效之前,《民法通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的规定,如果按照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起诉,则诉讼时效为1年;若按照医疗服务合同主张权利,则诉讼时效为2年。但自《民法总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颁布实施后,医疗纠纷的案件的诉讼时效都按照3年进行计算,对于人身损害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发现的伤情,后经检验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以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由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专业性以及复杂性,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在损害发生时并不知道健康权或者生命权疏导损害,而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知道到,如第二次就诊的时候才发现腹中有一块手术纱布未取出,系上一次手术遗留下来的,此时其诉讼时效的起算并非从受到伤害之日起算,而是从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但是仍然不得超过最长保护期20年。
协议书符合《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条件时,是有效的。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
医疗事故民事诉讼
医疗事故提起民事诉讼,当事人可以先收集相关证据,在认定为医疗事故之后,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如果无法书写起诉状的,也可以口头起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2020.03.07 102 -
中止医疗事故诉讼时效
一般情况下,出现以下情形时,诉讼时效可以中止: (1)权利人起诉; (2)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提出请求,要求其履行义务。医疗事故诉讼时效也适用一般的情形。
2021.01.17 128 -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中断
当出现以下情形时医疗事故的诉讼时效发生中断: 1、权利人提起诉讼; 2、权利人申请仲裁; 3、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4、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
2022.12.26 130
-
民法典医疗事故双方协议书有效吗
协议一致,不违反规定是有效的。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
2022-06-23 15,340 -
医疗事故双方协议书有效吗
协议一致,不违反规定是有效的。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
2023-01-20 15,340 -
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有效吗,医疗事故赔偿协议怎么写
一、医疗事故赔偿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1、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的双方当事人,即医疗机构和患方;2、患者的基本情况;3、双方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4、医疗事故原因;5、赔偿数额;6、赔偿款给付时间;7、违
2022-05-07 15,340 -
民事诉讼中写离婚协议书有效吗
离婚协议需要具备以下几点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第一,离婚协议书是夫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第二,离婚协议书中的内容不违法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三是离婚协议不侵犯国家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2021-12-01 15,340
-
01:46
医疗事故如何起诉
医疗事故的起诉程序为: 1、受害人首先提交相关材料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2、收集好相关证据,包括医院的就诊记录、病历、发票、病情证明、诊断报告、手术记录等等; 3、向法院提起诉讼,事先草拟好民事起诉状,写清楚医疗过错发生的事实全过程、诉讼
1,200 2022.06.22 -
01:11
医疗事故投诉处理流程
患方对医疗事故提起投诉的,可以向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提起投诉。如果双方能够就这一投诉自行协商解决的,可以自行解决。但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协议书。当然,患方也可以选择书面申请卫生行
1,916 2022.04.17 -
01:26
民事诉讼时效几年
民法上的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不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期间届满之后,法律就赋予了义务人相应的抗辩权利。诉讼时效期满后,义务人可以根据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对权利人发出抗辩,拒绝履行相应的给付义务。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将民法
1,84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