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的归属如何确认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同的知识产权,权利归属认定是不同的,例如著作权一般是归作者所有,如果是委托作品的,归委托人所有,而商标权是归商标注册人所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十一条,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第十二条,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三条,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本法所称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本法所称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的特殊事项,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知识产权归属的确认标准是:著作权一般是归作者所有。注册商标属于注册人,个人注册商标的,商标权一般是归个人所有,但如果是受他人委托注册的除外。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属于该单位。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属于该发明人或设计人。
委托合同知识产权归属可以由受托人和委托人自行约定确定,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进行;在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法律规定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
职务发明创造的情形知识产权归属如何确定
职务发明创造的情形知识产权归属的确定:职务发明创造的情形是属于单位交付的工作内容,在本职工作当中的发明,利用单位提供的物质条件等情况都是属于职务发明的。职务发明的归属是属于公司,发明人只拥有著作权。
2020.08.15 167 -
知识产权如何认定
知识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 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 按照智力活动成果的不同
2021.03.08 184
-
知识产权的权属归谁
出卖具有知识产权的标的物一般不视为转让了附着在标的物上的知识产权。例如,出卖人向他人出售一幅画,买受人不能因购买该画就取得了其著作权; 即买受人不能擅自复制该画并进行商业销售,这样就可能侵犯画的作者的
2022-06-23 15,340 -
职务发明创造的情形知识产权归属如何确定
1、职务发明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等的工作人员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 2、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
2022-05-21 15,340 -
举办各类画展的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如何确定?
(1)法定由单位享有著作权的情形。《著作权法》第16条 此时作者对该作品仅享有署名权、奖励和报酬的权利: a、须是职务作品 b、须主要利用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创作 c、须由该单位承担责任
2022-08-05 15,340 -
离婚知识产权益归属如何分配
1、如果是婚姻存续期间的知识产权收益,那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双方协商分割,协商不成的由法院判决。法院判决的原则是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的权益。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
2023-05-02 15,340
-
01:01
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如何确定
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以约定为准,若无约定,则著作权属于受托人。委托作品的著作权,由委托人和受委托人在委托合同中确定。确定著作权的归属如下: 1、由公民个人创作完成的作品,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该公民对作品享有著作权; 2、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694 2022.10.04 -
01:52
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
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在很多方面,具体如下: 1、权利客体不同,物权的客体主要是有体物,包括动产与不动产,他物权的客体还可以包括权利,而知识产权的客体是创造性智慧成果和工商业标记; 2、物权一般可以通过事实占有实现对客体的支配,而知识产权则必
2,241 2023.01.28 -
01:42
孩子的抚养权归属如何
子女抚养权归属,具体如下: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3)因其他原
2,31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