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政策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 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联合各个部门,研究修订公积金条例工作中,放开个人提取公积金用于支付住房租金的规定。2013年部分城市出台办法,允许患有重大疾病的职工或其直系亲属提取公积金救急。 2014年,三部门发文,取消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保险、公证、新房评估和强制性机构担保等收费项目,减轻贷款职工负担。 2015年,《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送审稿)》,拟规定,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5%,不得高于12%。 2016年2月21日起,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调整为统一按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执行,上调后的利率为1.50%。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住房公积金是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的,公积金不仅可以用于购买房产,自己建造或者翻建房屋也是可以用的。个人可以在网上查到自己的个人账户,账户中显示账户余额,账户明细等内容。住房公积金余额除非在买房或者建房等情况才可以使用,否则,只能在退休之后取出。
住房公积金政策有:公积金是用人单位及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公积金由用人单位根据职工名册办理个人开户,合计出需缴存的公积金总数到公积金中心指定银行交费,属于职工个人所有,离退休时本息余额一次结清。
-
住房公积金政策都有哪些
住房公积金政策包括的内容。住房公积金是指用人单位及其在职职工,对等缴存的长期住房储蓄。具体政策如下:1、职工住房公积金按人民银行规定进行计息;2、职工住房公积金免缴个人所得税;3、职工住房公积金免征利息税;4、可以按规定提取本人帐户内住房公
2022.04.16 2,303 -
2022住房公积金新政策有哪些
住房公积金的新政策一般是每个省市调高了公积金缴纳基数的上限或者下限,一般都是上限,这样对高收入的人群来说是好事,对于普通人来说影响不大。公积金是按照员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的,如果员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高于所在省市设立的
2022.04.14 984 -
2020住房公积金新政策有哪些
住房公积金的新政策一般是每个省市调高了公积金缴纳基数的上限或者下限,一般都是上限,这样对高收入的人群来说是好事,对于普通人来说影响不大。公积金是按照员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的,如果员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高于所在省市设立的
2021.03.25 2,434
-
住房公积金有哪些政策
一是职工及其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本息全部归职工个人所有; 二是个人及其所在单位按政府规定比例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所产生的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三是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购建自住住房自有资金不
2022-04-19 15,340 -
住房公积金政策有哪些?
一是职工及其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本息全部归职工个人所有; 二是个人及其所在单位按政府规定比例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所产生的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三是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购建自住住房自有资金不
2022-04-11 15,340 -
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有哪些
按现行政策规定,基本公积金贷款每户不超过10万元或不超过帐户储存总额的15倍,补充公积金贷款每户不超过3万元或储存余额的2倍。两项公积金都缴存的职工,贷款最高额不超过13万元。并且不超过总房价的80%
2022-05-27 15,340 -
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有哪些?
按现行政策规定,基本公积金贷款每户不超过10万元或不超过帐户储存总额的15倍,补充公积金贷款每户不超过3万元或储存余额的2倍。两项公积金都缴存的职工,贷款最高额不超过13万元。并且不超过总房价的80%
2022-05-31 15,340
-
01:09
住房公积金新政
住房公积金新政如下:放宽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的条件。新规指出,职工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满3个月,本人及配偶在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的,可提取夫妻双方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购房贷款的,再次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
3,674 2022.04.17 -
00:52
提取住房公积金需要哪些条件
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条件为:第一,申请人提取公积金为购买自住住房的,那么需要提供购房合同、协议或者其他证明。第二,申请人提取公积金是因为退休的,那么需要提供退休证明。第三,申请人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未重新就业满五年的,那么需要提供未就业证明。
2,751 2022.04.15 -
00:51
住房公积金明细在哪里打印
住房公积金明细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打印,也可以在用人单位打印。还可以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中的公积金打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民办
9,19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