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车辆停运损失如何赔偿, 交通事故营运费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通事故中车辆的停运损失,按照通常的运营收入情况来确定赔偿数额。对于通常的运营收入情况,由车辆运营人承担举证责任。即车辆运营人要提供证据证明车辆停运的时间内可以获得的合理收入部分。《最高法院关于交通事故纠纷的司法解释》第十五条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下列财产损失,当事人请求侵权人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维修被损坏车辆所支出的费用、车辆所载物品的损失、车辆施救费用;(二)因车辆灭失或者无法修复,为购买交通事故发生时与被损坏车辆价值相当的车辆重置费用;(三)依法从事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等经营性活动的车辆,因无法从事相应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合理停运损失;(四)非经营性车辆因无法继续使用,所产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费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事故中车辆停运损失费受害人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活动的车辆因遭受损失而无法进行运营活动而遭受的损失,也就是减少的收入。这部分赔偿费用应根据实际的损失进行赔偿。
一般情况下,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如果受害人通过受损车辆进行货物运输,或旅客运输活动,要求赔偿受损车辆修复期间的停运损失的,那么交通事故责任者应该对受害者进行损失赔偿。事故受害者所遭受的间接损失,也就是车辆停运损失。受害者有权利要求事故责任人进行赔偿。
-
交通事故车辆停运损失费
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如果受害人以被损车辆正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活动,要求赔偿被损车辆修复期间的停运损失的,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予以赔偿。车辆停运损失费,是指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发生车辆的损害,如果受害人是以被损车辆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
2021.02.19 453 -
交通事故后车辆停运损失如何赔偿
交通事故中的车辆停运损失可根据该车的每天产生的费用损失和营运利润损失合计计算赔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下列财产损失,当事人请求侵权人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维修被损坏车辆所支出的费用、车辆所载物品的损失、车辆施救费
2020.09.10 179 -
交通事故营运车辆停运损失问题
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如果受害人以被损车辆正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活动,要求赔偿被损车辆修复期间的停运损失的,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予以赔偿。
2021.02.13 478
-
交通事故中车辆停放损失如何赔偿,交通事故营运费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交通事故中车辆的停运损失,按照通常的运营收入情况来确定赔偿数额。对于通常的运营收入情况,由车辆运营人承担举证责任。即车辆运营人要提供证据证明车辆停运的时间内可以获得的合理收入部分。《最高法院关于交通事
2022-03-24 15,340 -
交通事故车辆停运损失费如何赔偿, 交通事故车辆停运损失费如何计算
车辆停运损失费,是指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发生车辆的损害,车辆权利人或管理人以被损车辆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活动,在被损车辆修复期间,因无法进行正常的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而造成经济收入的减少,向侵
2022-04-26 15,340 -
交通事故中车辆停运损失费如何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道路交通事故财产损失是否包括损坏车辆停运损失的批复》,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受害人以损坏车辆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活动,要求赔偿损坏车辆修复期间的停运损失的,交通事故责
2021-11-29 15,340 -
交通事故中车辆停运损失如何赔偿
交通事故中车辆的停运损失,按照通常的运营收入情况来确定赔偿数额。对于通常的运营收入情况,由车辆运营人承担举证责任。即车辆运营人要提供证据证明车辆停运的时间内可以获得的合理收入部分。《最高法院关于交通事
2022-03-15 15,340
-
01:51
交通事故赔偿的车辆停运损失费怎样计算
交通事故赔偿的车辆停运损失费的计算方法: 1、车辆停运损失费是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发生车辆的损害,车辆权利人或管理人以被损车辆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活动,在被损车辆修复期间,因无法进行正常的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而造成经济收入的减少,向
1,004 2021.04.25 -
00:52
交通事故营运车辆误工费怎么赔偿标准
交通事故营运车辆误工费赔偿标准是: 1、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2、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3、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
6,062 2022.05.11 -
01:04
停运损失费赔偿标准和依据
停运损失费赔偿标准和依据如下:一般按照其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如果受害人是以被损车辆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活动,在车辆修复期间,造成经济收入的减少,由相关事故责任人对该损失进行的赔偿,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
13,03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