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男方付不起抚养费,到法院起诉离婚有用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我国法律,离婚后不履行抚养义务的一方也需要承担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费。但是,世事无常,有些人离婚后再婚,生活条件发生了变化,离婚时约定的抚养费实在负担不起,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离婚后再婚,生活困难可以申请减少抚养费。在司法实践中,抚养费的变更主要是增加,要求减少抚养费的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根据公平原则和事件变更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证明自己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变化,没有实际支付能力,可以要求减少或中止支付抚养费。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来确定。如有特殊情况,上述比例可适当提高或降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7、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之后男方不愿付抚养费能起诉,但是最好先进行协商解决,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离婚之后男方不愿付抚养费能起诉。解决一方不愿意支付抚养费费方式之一:直接向法院起诉。如果夫妻双方不能通过协商方式解决,那么女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男方支付抚养费。支付抚养费是未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法定义务,不得随意推诿、拒绝。
-
男方起诉不付抚养费离婚如何起诉
男方在双方解除婚姻关系后未付抚养费的起诉方式是:女方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提交起诉状,写明诉讼请求、诉讼理由和诉讼证据;法院在收到起诉后的七日内裁定是否立案;法院受理案件后对案件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再进行审理。
2020.05.11 108 -
离婚男方不付抚养费怎样起诉
离婚男方不付抚养费的,抚养子女的一方可以孩子的名义书写起诉状,然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支付相应的抚养费。法律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子女有权利向父母要求支付抚养费。对于法院判决仍拒不执行的,女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男方确实因为
2022.04.13 264
-
男方起诉离婚女方不付抚养费
如果离婚后男方不按规定支付抚养费,可以以孩子的名义写一份起诉状到男方居住地法院起诉,缴纳立案费后等待开庭审理,提前准备好相关证据,包括:离婚协议书或者判决书。
2022-07-18 15,340 -
男方不付抚养费,女方能起诉离婚吗?
离婚后,男性不支付抚养费可以起诉,抚养孩子是父母的法律义务,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应当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孩子有权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法院判决后不支付抚养费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021-10-31 15,340 -
离婚后男方不支付抚养费,女方起诉到法院,法院能否判决他离婚吗?
1,法院判决离婚的唯一依据就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 2,你可以随时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婚姻关系。 3,关于孩子的抚养权,法院会综合考虑夫妻双方的各自条件和实际情况,从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则出发判定孩子抚
2022-01-09 15,340 -
男方不支付抚养费女方起诉离婚能得到抚养权吗
法院将根据双方实际条件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原则确定孩子归属。但未满两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两周岁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有权探视并支付抚养费。抚养费标准,有固定收入的
2022-01-26 15,340
-
00:56
起诉离婚男方不到场可以离婚吗
起诉离婚是需要双方到场的,就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来说,如果没有某些特殊情况存在,起诉离婚又一方不到场,而另外一方不能给到充分的证据证明感情破裂,那么一般情况是不会判决离婚的。需要当事人在6个月以后,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申请。 离婚诉讼是涉及双方
524 2022.05.27 -
00:59
抚养费不给能再起诉吗
如果当时离婚是起诉离婚的,直接抚养孩子一方可以直接依据判决书或者调解书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其无经济收入或者无理由拒绝给付抚养费的,可以用其个人财物折抵抚养费用。如果当时是协议离婚,就可以凭离婚协议书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会根据当时离婚协议
1,181 2022.04.17 -
00:55
男方不给抚养费怎么起诉
男方不给抚养费的起诉方式如下: 1、若是通过离婚协议约定的抚养费,一方可以向对方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 2、若是诉讼离婚的,一方可以凭借离婚判决或者裁定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
2,116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