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有权拖走电动车?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物业没绝对的权利禁止,但为了公共安全业主有责任配合。如果业主将车辆放入房间内部,则物业一般无权干涉。如果业主占用公共区域进行车辆充电,则是明显的侵占公共区域行为,涉及堵塞楼道、堵塞门厅、堵塞消防通道等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公安部《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第三条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行为,公民应当将电动车停放在安全地点,充电时应当确保安全。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公民应尽量不在个人住房内停放电动车或为电动车充电;确需停放和充电的,应当落实隔离、监护等防范措施,防止发生火灾。 第四条严厉查处违规停放充电行为。物业服务企业、主管单位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立即组织对住宅小区、楼院开展电动车停放和充电专项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对检查发现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的,应当制止并组织清理;对拒不清理的,要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报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业主的车给小区的正常秩序造成影响并且严重妨碍到小区业主通行和安全的前提下,物业方面是有这个权利的。物业是服务部门,不是执法机关,物业与业主签订的是服务协议,因此,物业无权锁车或采取其他强制措施,对车辆上锁是侵犯了业主的物权,如果对业主造成了损失,还应该进行相应的经济赔偿。
看你们的物业管理合同是怎么约定的,一般来讲,物业为了保证小区的秩序,根据业委会的授权是可以不让电动车进入小区的。但如果没有业委会的授权或没开业主大会表决,自行不让电动车进入小区,是滥用或限制业主权利的体现,你可以向当地的社区或住建部门物管科投诉。
-
物业拖电动车违法吗
物业随意拖电动车不算违法。物业的职责是适当管理以及服务业主的,为了给广大业主安全和良好的居住环境适当挪动公共区域的物品是可以的,这样也是方便管理,同时也是方便业主。但是对于造成业主财产损失的,业主可以要求赔偿。赔偿一般按照损坏物品的当时市场
2020.11.28 796 -
物业有权锁电动车吗
无权,物业锁车实为侵占物权。物业是服务部门,不是执法机关,物业与业主签订的是服务协议,因此,物业无权锁车或采取其他强制措施,对车辆上锁是侵犯了业主的物权,如果对业主造成了损失,还应该进行相应的经济赔偿。
2020.09.25 790 -
物业有权利锁电动车吗
1、无权,物业锁车实为侵占物权。 2、物业是服务部门,不是执法机关,物业与业主签订的是服务协议,因此,物业无权锁车或采取其他强制措施,对车辆上锁是侵犯了业主的物权,如果对业主造成了损失,还应该进行相应的经济赔偿。
2021.01.05 892
-
物业有权拖走电动车吗------
物业没绝对的权利禁止,但为了公共安全业主有责任配合。如果业主将车辆放入房间内部,则物业一般无权干涉。如果业主占用公共区域进行车辆充电,则是明显的侵占公共区域行为,涉及堵塞楼道、堵塞门厅、堵塞消防通道等
2022-08-09 15,340 -
物业随意拖电动车违法吗
物业随意拖电动车不算违法。物业的职责是适当管理以及服务业主的,为了给广大业主安全和良好的居住环境适当挪动公共区域的物品是可以的,这样也是方便管理,同时也是方便业主。但是对于造成业主财产损失的,业主可以
2021-12-18 15,340 -
电动车被拖走怎么取车
电动车被拖走后当事人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逾期不来接受处理,并且经公告三个月仍不来接受处理的,对扣留的车辆依法处理。
2022-06-09 15,340 -
电动车被拖走去哪取车?
电动车被拖走后当事人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逾期不来接受处理,并且经公告三个月仍不来接受处理的,对扣留的车辆依法处理。
2022-06-07 15,340
-
01:20
不交物业费物业有权停水停电吗首先业主和物业公司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双方应该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应尽的义务,如果有任意一方违约的,都需要承担合同所违约的责任。 如果是因业主不及时缴纳物业费,物业公司有权要求其缴纳物业费,但是物业无权采取停水或者停电的方式;因为业主是与供
8,303 2022.04.17 -
01:00
物业有权利锁车吗物业没有权利锁车。因为物业是服务部门,不是执法机关,物业好业主签订的是服务协议。所以物业无权锁车,或者采取其他强制措施,对车辆上锁是侵犯了业主的物权。如果对业主造成了损失,还需要作出相应的经济赔偿。除此之外,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
5,460 2022.04.17 -
01:11
电瓶车违停被城管拖走了怎么办电瓶车违停被城管拖走了的处理办法如下:需要携带身份证,还有扣电动车的票据领回电动车。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相关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当事人
15,41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