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人死亡如何起诉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债务人死亡怎么起诉:一是原告和被告的主体资格问题。债务人死亡后,债权人有没有权直接以债务人的继承人为被告提起诉讼,即原、被告的主体资格是否适格的问题这要看债权人与债务人的继承人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利害关系。二十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岀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二是继承人在诉讼前表示放弃继承权,债权人能不能把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列为被告提起诉讼的问题。在债权人起诉前,继承人放弃继承的,一般只是放弃继承的继承人向其他继承人作出明确表示,债权人一般是不知道的。另一方面,依照法律规定,在遗产处理前,继承人对放弃继承可以翻悔,那么在遗产处理前是否放弃继承,还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而在遗产实际处理前,放弃继承的继承人与债权人之间仍存在权利、义务的冲突关系。三是在诉讼过程中,继承人表示放弃继承,也不愿参加诉讼的,是否继续把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列为被告,进行实体审理的问题。如前所述,债权人享有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因此在诉讼中,继承人即使表示放弃继承,也可以继续把其列为被告,至于是否继续进行实体审理,要分别不同情况处理。 (1)被继承人(债务人)有遗产,则继续进行审理实体。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债权人合法债权受法律保护。 (2)被继承人(债务人)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应终结诉讼。 (3)被继承人(债务人)没有遗产,但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不能终结诉讼,而应当将其追加为被告,继续进行审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债务人死亡如何起诉?
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全部财产,同时也包括全部财产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在债务人死亡后,债权人可以起诉继承人,要求继承人偿还债务人的债务。债务人可以死亡,但是债务不会消除。债权人起诉继承人的流程可以参照个人债务纠纷起诉流程。在诉讼程序开始前,债
2021.01.24 177 -
债权人死亡如何起诉
依据我国民事法的规定,债权人死亡的,可以由债权人的继承人代债权人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债务人清偿债务。 根据法律规定,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中止诉讼。
2020.09.17 148 -
债务人死亡如何起诉
债务人死亡的,债权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追讨债权。 1、债务人死亡后,其继承人继承了遗产的,债权人可以起诉继承人,以继承遗产的实际价值来偿还债务。 2、债务属于夫共同债务的,债权人也可以直接起诉债务人的配偶。 3、有债务担保人的,也可以要求承担
2020.04.26 195
-
欠债人死亡该如何起诉
首先,你需要调查清楚他家里有哪些财产,这样才方便你索要债务。其次,他死了,如果没有遗产,他的老婆和孩子是没有清偿的义务的;如果有遗产,那就得看这些遗产是哪些人继承了,然后由这些继承的人按比例清偿,如果
2022-08-14 15,340 -
欠债人死亡要追债如何起诉
死亡追债时要起诉谁:(一)原告起诉时,已经死亡的债务人不能列为被告。债务人死亡后,已丧失民事权利能力,丧失民事主体资格。起诉时,原告将死亡的债务人列为被告的,人民法院应依法通知原告变更适格的主体,原告
2022-09-16 15,340 -
欠债人死亡如何起诉的呢?
去起诉继承人。继承人在遗产的范围内负责清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三条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
2022-09-02 15,340 -
欠债人死亡该如何起诉呢?
去起诉继承人。继承人在遗产的范围内负责清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三条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
2022-08-25 15,340
-
01:28
债务人死亡如何起诉首先,债务人死亡后,债务并不会归于消灭。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债务人死亡后,债权人仍然有权追讨债务。如果债务人留有遗产的, 应当先用遗产清偿其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需要注意的是,缴纳税款或者清偿债务都应当以其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度, 在限
1,297 2022.04.17 -
00:53
如何起诉欠债的人法院处理债务纠纷是最终的,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解决方式。起诉欠债的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好起诉状; 2、携带证据和起诉状到法院立案并且交纳诉讼费; 3、法院受理之后就会对被告进行送达,通知双方开庭审理的时间; 4、开庭审理; 5、法院判
529 2022.05.26 -
01:05
如何起诉欠债如何起诉欠债人,具体流程如下: 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副本及能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等等证据;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录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2、人民法院接受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并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将
524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