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条件会构成聚众扰乱秩序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场所秩序或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是指保证公众安全地顺利出人、使用公共场所所规定的公共行为规则。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扰乱公共场所或交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但只能是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的首要分子,即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分子。对于一般参加者,应追究其行政责任,不以本罪论处。但是,如果一般参加者在扰乱活动中犯有其他罪行,如行凶杀人、伤人、毁坏大量公私财物等,应按其触犯的罪名定罪量刑。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行为人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或交通秩序的目的,一般是制造事端,给有关机关、部门施加压力,以满足其某些无理要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以下条件会构成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 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场所秩序或交通秩序;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扰乱公共场所或交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为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构成要件为:1、具有扰乱社会秩序的故意,主观上想要破坏社会秩序;2、客观上采取了一定的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比如聚集闹事等的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3、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导致不良的影响。
-
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构成条件有哪些?
构成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的法定条件是: 1、主体是一般主体; 2、在主观方面只能出故意构成; 3、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秩序; 4、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聚众的方式扰乱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行为。
2020.12.25 104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构成要件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构成要件: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秩序。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聚众的方式扰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正常活动,致使其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4、在主观方面只
2020.06.10 137 -
构成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具备哪些构成条件
构成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需要满足犯罪四要件标准: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场所秩序或交通秩序;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为聚众扰乱公共场所或交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本
2020.03.19 100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构成条件是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和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依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聚众扰乱
2022-08-01 15,340 -
构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条件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聚众的方式扰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正常活动,致使其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 所谓聚众是指纠集多人实施犯罪行为,一般应当是纠集3人以上,有起组织、策划
2022-07-18 15,340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构成的条件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2、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秩序。 4、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聚众的方式扰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正常活动,
2022-07-01 15,340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构成要件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2、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秩序。 4、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聚众的方式扰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正常活动,
2022-06-05 15,340
-
01:00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怎么判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的首要犯罪分子,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主要表现为聚众扰乱或起哄闹事商场、公园、车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故意堵塞或破坏交通秩序,造成秩
583 2022.04.17 -
01:02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量刑标准根据刑法规定,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量刑的标准为: 行为人聚集众人扰乱公园、码头、车站、民用航空站、商场、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聚集众人堵塞交通、或破坏交通秩序,阻碍、抗拒治安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导致情节严重
1,007 2022.04.17 -
01:15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能取保吗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是可以进行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若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缴纳完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者是提出了相应的保证人之后,保证自己能够随传随到的情况之下,司法机关对其暂时解
1,28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