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散的情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解散公司的法定情形包括,出现营业期限届满等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公司因合并或分立而解散;股东会议决议解散;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以及股东请求司法解散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条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予以解散。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予以解散。 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一、公司章程规定解散; 二、公司章程规定解散; 三、股东请求法院解散; 四、受行政处罚解散; 五、被法院宣告破产解散; 六、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
公司可以解散的情形
公司需要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形时,公司才会进行解散,比如: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等等。
2020.01.31 199 -
公司自愿解散的情形
公司自愿解散的情形如下: 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
2020.12.06 129 -
公司解散有哪些的情形
公司解散的情形包括: 1、营业期限届满; 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作出解散决议; 3、因合并或者分立而解散; 4、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5、人民法院依法解散公司; 6、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情形。
2020.06.24 241
-
公司解散情形
公司解散的事由与情形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等等。
2022-07-13 15,340 -
公司强制解散的情形
1、公司强制解散的情形有被吊销营业执照,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形有企业逾期不参加年检手续、虚假注册、超范围经营以及无故不开业或者停业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吊销之后公司应当进行清算。 2、法律依据《公司法》
2022-06-24 15,340 -
公司自愿解散的情形
公司自愿解散的情形如下: 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公司
2022-05-12 15,340 -
公司自行解散的情形?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条的规定,公司解散的情形如下: 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4、依法
2022-06-06 15,340
-
00:52
公司解散情形有哪些
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解散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到期或出现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的解散事由; 2、股东大会或股东开会决议解散的; 3、因为分立或者公司合并需要解散的; 4、有关部门依法吊销公司营业执照、并责令
101 2022.05.27 -
01:34
公司解散的形式有哪些
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解散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一般解散, 一般解散的原因指的是只要有解散公司的事由出现,公司即可解散,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一般解散的原因有:公司章程所规定的营业期限已满或者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888 2022.04.17 -
01:13
公司解散程序怎样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公司的解散程序为: 1、由公司债权人提出破产清算申请。债务人可以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或者股东会决议解散时,应当在15天内成立由全体股东组成的清算组。 2、政府有关部门对申请进行受理,其中,公用企业和国计民
1,72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