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调解检察院不起诉的规定是哪些,法律依据是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第二百七十七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第二百七十八条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第二百七十九条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第二百七十八条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交通事故调解的法律依据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八十四条,该条款规定,当事人可以采取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
-
检察院对交通肇事罪不起诉的规定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针对不起诉的相关规定,对于交通肇事罪不起诉的规定有:1、逮捕的交通肇事罪的犯罪行为人错误的,应当立即释放被错误逮捕的人,并作出不起诉决定;2、犯罪嫌疑人事实上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不起诉;3、犯罪情节比较轻
2022.04.16 3,454 -
交通肇事逃逸司法认定依据是哪些
(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 (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2020.10.20 202 -
交通肇事逃逸司法认定的依据是哪些
交通肇事逃逸司法认定依据是: 1、肇事驾驶人在逃逸时,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 2、肇事驾驶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 3、肇事驾驶人客观上实施了逃避司法责任追究的行为。
2020.07.16 160
-
检察院不起诉的法律依据都有哪些
以下八种是检察院不起诉的主要情形: (1)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的; (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已过追诉时效的; (5)犯罪情节轻微,法律规定不
2022-06-09 15,340 -
检察院对交通肇事罪不起诉有哪些规定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
2022-06-28 15,340 -
检察院不起诉交通肇事罪的条件是哪些?
涉嫌交通肇事罪,双方经调解达成了赔偿协议,不起诉的条件是?问题补充:没有当取得受害人亲属的谅解后,双方达成和解协议。需受害人家属向检察院递交请求
2022-07-29 15,340 -
法律法规对检察院抗诉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检察院审理案件的程序具体如下: (一)检察院受理 当事人决定申诉后,应向检察院提交申诉材料,检察院会在收到申诉状后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送达是否受理告知书。如果做出受理决定,检察院应在受理之日起7日内分
2022-07-16 15,340
-
01:10
转继承有哪些法律依据在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并没有规定转继承问题。但是在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中的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明确载明: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
622 2022.04.17 -
01:16
交通事故调解书有哪些效力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的交通事故调解书,其最重要的效力是:1、确认双方的民事法律关系,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法律约束力;2、在一方拒不履行交通事故调解书时,调解书具有法定的证据效力。 换言之,交通事故调解书是在交通管理部门调
635 2022.04.17 -
01:35
交通事故人身伤残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当事人可以根据以下的法律法规进行伤残鉴定: 1、可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相关规定,由专门的鉴定机构针对受害人的受伤情况鉴定具体的伤残等级,以便确定赔偿金额。 2、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受害人要对自己的受伤
73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