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资产是什么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资产转移涉嫌挪用资金罪。 挪用资金罪,根据我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规定,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资产转移涉嫌挪用资金罪。 挪用资金罪,根据我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规定,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
什么是转移公司资产罪
我们国家并没有规定转移公司资产罪。那么相关的罪名的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指的是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那么要求这个本罪的要求达到情节严重才能成立。
2023.02.23 288 -
转移资产罪
依据主体不同,对资产的处理方式不同,罪名也不同。如果行为人是国家工作人员,依据其行为的不同可能构成贪污罪或者挪用公款罪。如果是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则构成挪用公款。如果行为人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构成职务侵占罪,如果行为人
2020.07.12 691 -
什么是恶意转移资产
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交易财产、放弃到期债权; 无偿为他人提供担保等,致使人民法院无法执行的,即属于恶意转移资产的行为。债权人可以提起撤销权之诉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2021.01.22 196
-
资产转移是什么罪
资产转移涉嫌挪用资金罪。 挪用资金罪,根据我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规定,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
2023-08-11 15,340 -
什么是转移资产罪的定罪标准
绑架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如下:侵犯的客体包括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健康、生命权利及公私财产所有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的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已满十六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
2022-08-17 15,340 -
非法转移公司资产是什么罪
目前我国并没有非法转移公司资产的罪名。相关的罪名的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一般是指,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
2021-12-17 15,340 -
什么是转移财产罪?
恶意转移财产的情形包括: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移财产;在法院执行过程中,为逃避判决履行,将财产转让给他人,导致判决、裁定无法执行。关于什么才是转移财产罪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
2023-11-11 15,340
-
01:08
离婚如何转移资产
离婚转移资产的合法做法,就是经过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具体来说,在法律上主要表述为:想要合法地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就必须得到对方当事人的同意。这主要因为,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都享有合法的所有权。任何擅自处分或者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都属于
1,647 2022.04.15 -
00:58
债务人非法转移资产怎么办
债务人有非法转移资产行为的处理方式:如果债务人非法转移资产,因此导致了自己的偿债能力下降,从而损害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时,债权人可以据此来行使撤销权,使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归于自始无效。在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归于自始无效后,资产受让人受让资产
1,142 2022.04.17 -
01:11
离婚转移财产怎么定罪
离婚时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被法律所禁止。这里所说的违法,主要是指违法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一般不涉及刑法层面,故不会定罪量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离婚时,一方实施了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
1,29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