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中和解的程序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诉讼和解作为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进行的法律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相应规范。诉讼和解程序的设置,既是对当事人之间和解行为的规制,也是对当事人行使和解权的保障。中国认为,民事诉讼法对诉讼和解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置程序:1、规定诉讼和解的期间在英、美、德的诉讼法上,诉讼和解的期间为“诉讼开始以后,法院判决做出前的任何时候”。而法国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在诉讼进行的整个过程中双当事人都可以自动的或在法官建议下进行和解。”显然,法国民事诉讼法对诉讼和解的期间没有做出限制。因此,中国民事诉讼法将诉讼和解的期间规定为:“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后至第一审判决或者第二审判决作出之前,当事人之间可以和解。”2、规范诉讼和解的方式综观世界各国的诉讼和解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法院主导下的诉讼和解,其特点是和解虽在法院或法官的主导下进行,但是,法院和法官对和解协议的内容、和解的方式、和解的条件不作干预,由双方当事人自行解决。因此,这种诉讼和解方式与中国的调解是不同的。二是法庭外的和解,也就是说,和解不需要法院或法官的参与,由双方当事人自行解决,其代表性国家是德国,也称之为裁判外的和解。这两种和解的方式都有其优点和权限所在。就中国而言,应当采第二种。中国在诉讼制度上采用的是大陆法系的国家职权主义模式,实践中法官往往不重视当事人的和解,如果采取法院主导下的和解模式,很容易产生法官随意干涉和解的内容和条件的现象,导致权利的滥用。3、建立对和解协议的审查和救济机制此外,对于有瑕疵和解协议,可以采取提起再审之诉和继续审判的救济方式。提起再审之诉,是指诉讼和解达成而终结诉讼后,当事人认为和解协议有重大瑕疵的,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确认和解协议无效火撤销和解协议之诉,并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继续审判是指诉讼和解达成而终结诉讼后,当事人认为和解协议有重大瑕疵的,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主张和解协议无效或可撤销,并要求制定期日继续进行诉讼。中国台湾地区的立法中明确规定对瑕疵和解协议的救济方式是继续审判,日本的立法中对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哦判例中有继续审判的,也有独和解协议另行起诉的方式。中国学者有主张当事人对瑕疵和解协议课题其再审之诉,人民法院适用审判监督程序的。综上所述,虽然和解制度在中国尚未成为一项正式的民事诉讼制度,但它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诉讼经济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它成为世界各国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建立健全诉讼和解制度,对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诉讼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中国人们必须给与足够的重视。《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诉讼和解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民事诉讼和解的程序就是大概如上述所说,不是一般的繁琐如前所述,对诉讼和解双重法律性质的选择,决定和解成立凭借其内容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为前提,又因为诉讼和解一旦成立就即具有终结诉讼效力,因此,法院对和解协议应当依法进行审查。规定也相当严格的。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事诉讼程序中的法定程序指的是以下程序: 1、原告起诉,法院决定是否受理; 2、法院受理后,原告缴纳诉讼费; 3、法院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和原告证据; 4、开庭审理; 5、判决。
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民事诉讼的流程是:原告起诉,法院决定是否受理;法院受理后,原告缴纳诉讼费;法院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和原告证据;开庭审理;判决。
-
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是什么?
民事诉讼再审程序有: 1、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再审; 2、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3、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
2020.03.22 288 -
民事诉讼程序的起诉程序是什么
民事诉讼程序的起诉程序是: 1、当事人收集证据; 2、书写起诉状,起诉状中需要有原被告的身份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3、当事人拿着身份证及其复印件、起诉状以及证据等材料去法院立案; 4、法院受理后缴纳诉讼费。
2020.03.02 234 -
民事诉讼法的起诉程序是什么?
民事诉讼法中起诉程序的规定是: 1、起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四个条件,法院才会受理; 2、起诉一般需要提交书面起诉状,书面起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 3、法院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2020.04.14 137
-
民法中的民事诉讼程序是什么?
1、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实行公开审理。对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将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双方当事人。2、开庭审理大致分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评议,宣判等几个阶段
2021-04-17 15,340 -
民事诉讼中的诉讼程序是什么?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2021-06-20 15,340 -
什么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诉讼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2022-07-08 15,340 -
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指什么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受
2021-06-03 15,340
-
01:08
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一般有以下的5个步骤:1、起诉方需要撰写民事起诉状,根据被告的人数提供起诉状的副本;2、起诉状准备好后,起诉方需要到管辖区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审核收到的资料和证件,符合条件的,会发放立案通知书。起诉方需要到立案庭预交
8,574 2022.04.17 -
01:23
诉讼离婚的程序诉讼离婚是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方式,就是指当事人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由法院判决是否准许双方离婚,同时对子女的抚养与财产分割作出相应的决定。诉讼离婚需要经过以下程序:1、选择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包
1,643 2022.04.17 -
01:32
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则是什么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中最基本的证据规则是,谁主张,谁举证。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在提出自己的主张时,有提供能够证明自己主张的证据的责任。如果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及其委托的诉讼代理人因为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到实际发生的证据,或者人民法
2,22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