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工资和实发工资各按多少来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个人所得税不是按应发工资交税,也不是按实发工资交税,而是按工资额减去社保费减去其他可减免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赔偿金是按应发工资计算。根据相关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经济补偿金按照应发工资计算。计算经济补偿金需要根据发生劳动争议之日倒推十二个月的总收入计算出月平均工资,对于每个月的工资发放,应按应发工资计算,不考虑个人所得税或其他扣除。
-
赔付工资按多少计算
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2020.02.28 192 -
计算赔偿金是按应发工资还是实发工资
计算赔偿金是按应发工资。根据相关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
2020.08.31 1,083 -
计算赔偿金是按应发工资还是实发工资
计算赔偿金是按应发工资。根据相关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
2021.12.12 1,905
-
计提工资按应发工资计算还是按实发工资计算
按应支付,计算工资按应支付数计算相应的成本费用。在发放时,按扣除个税,社保,公积金后的实发数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计算是计算和提取。按照规定的比例和规定的基数乘以计算提取,列入某个科目。在规定的基
2021-10-24 15,340 -
各位工资都是以本人工资算还是按实发工资算
工伤保险待遇通常是按照伤者受伤前12个月的实际工资收入的平均数计算或者按照伤者统筹当地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计算。工伤保险基金是按照缴纳的工伤保险基金赔偿的,差额应当由用人单位补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
2022-10-17 15,340 -
三薪工资是按实发工资算,还是应发工资算。
北京群益律师事务所:一般按应发工资。
2022-10-16 15,340 -
误工费是按应发工资还是实发工资算
交通事故误工费赔偿是按应发工资,不是实发工资。
2022-10-10 15,340
-
00:56
工资发一半算不算拖欠工资
工资发一半算拖欠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那么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
4,941 2022.05.11 -
01:01
工资多久不发算拖欠
在公司中,员工的工资要按月支付,如果没有按月支付,则可以认为拖欠工资。个人签定劳动合同的,那么就按照劳动合同上规定的工资,按日计算,就算拖欠一天,也是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若个人没有签定劳动合同的,则按照公司每月的财务日计算,比如,公司都是每月
3,838 2022.04.17 -
01:12
合同工资和实际工资不符怎么办
合同工资和实际工资不符的处理办法如下: 1、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如果有发放记录等证据证明企业发放的工资与劳动合同的工资不一致,一旦发生纠纷,仲裁机构和法院会支持以实际工资为准; 2、如果要通过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的,劳动者需要提供实
985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