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宅”纠纷的合同性质及法律适用(二)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于卖房人隐瞒“凶宅”的事实所引起的合同纠纷,不同的法官会有不同的认识。在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判决:购房合同有效,驳回原告起诉。合有有效论认为,“凶宅”之说纯属封建迷信,不受法律所保护,如果卖房者没有告知“凶宅”的事实,不足以构成违反公序良俗。并且,“凶宅”本身是符合使用条件,也符合合同的目的。因此,“凶宅”在法律上与正常房屋无异。购房合同有效,但判决被告承担侵权责任。此说认为,虽然卖房者在售房时故意隐瞒了房屋内曾有非正常死亡的事实,但房屋的质量符合法定的标准,合同的效力不受影响。然而,依据价值规律和人们的现实观念,房屋会因购买者避讳而贬值,卖房者在主观有过错,对购房者构成侵权。购房合同为无效合同。合同无效论认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虽然没有对“凶宅”问题作出规定,但“凶宅”是民间的习俗,这种习俗是善良风俗的一种,其内在精神与社会公德是相通的。违反此种习俗实际上就是不尊重社会公德,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所以,依照《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四项规定,合同无效。购房合同为可撤销合同。此说认为,“凶宅”是一种民间习俗,因人们的观念和风俗习惯,对住宅内发生的非正常死亡事件感到恐惧和忌讳,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卖房者故意隐瞒这一事实构成欺诈,依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所签订的合同是可撤销的合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涉外合同纠纷适用的法律是: 1、当事人有约定适用法律的,按照约定适用。但是法律规定不得约定适用的除外; 2、当事人没有约定适用法律的,以最密切联系地法律为适用法律。
个人合伙是两个以上的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经济组织形式。共同承担风险是合伙法律关系成立的必要条件,是合伙法律关系区别于借款等法律关系的关键要素。自然人之间约定共同承担风险的,应认定为合伙法律关系。
-
-
委托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
委托合同可以是有偿合同,也可以是无偿合同,委托合同是否有偿,由当事人双方约定。如约定收取报酬,则为有偿合同。如法律没有另外规定,当事人双方又没有约定给付受托人报酬的,则为无偿合同。受托人处理事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是以本人的名义和费用,而
2021.03.08 297 -
合同纠纷适用什么法律
适用《民法典》及其司法解释。具体来说,主要是《民法典》总则编以及合同编的内容。对于某些有名合同,还可以适用对应的司法解释。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就可以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再例如:
2022.04.16 1,533
-
银行借款合同的法律性质及适用范围
银行贷款合同的法律特征是: 1、借款合同的主体必须具有法定资格。 2、借款合同是转移货币处分权的合同。 3、银行贷款合同是有偿合同。 4、银行借款合同为诺成合同。 银行贷款合同为双务合同。 6、银行贷
2021-11-22 15,340 -
合同纠纷合同纠纷法律适用有哪些
合同纠纷涉及的法律法规非常广泛,包括《合同法》、《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等。,以及相应原因的各种司法解释。《合同法》总则部分规定了合同原则,一般规定了买卖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租赁合同纠纷等具体原
2021-11-12 15,340 -
租赁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
【租赁合同纠纷】租赁合同的法律规定 租赁合同是指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给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第二百一十二条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第二百
2022-04-23 15,340 -
涉外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
当事人未选择合同争议应适用的法律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人民法院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合同争议应适用的法律时,应根据合同的特殊性质,以及某一方当事人履行的义务最能体现合同的本质
2022-08-25 15,340
-
01:29
租赁合同纠纷解决适用什么法律租赁合同纠纷解决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首先,最高法院为正确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规定,结
1,413 2022.04.17 -
01:18
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法律适用医疗纠纷仲裁主要适用以下法律规定: 第一,《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该法律规定的用途在于预防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从而维护医疗机构和患者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秩序的稳定,保护医疗安全。因此,属于医疗纠纷仲裁的法律适用范围; 第二,《中华人
1,401 2022.04.17 -
01:12
因合同纠纷适用民事诉讼法吗合同纠纷是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具体而言,其适用有以下几类:1、因民法典等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民事案件;2、因经济法、
1,37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