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后,法院将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后人民法院会按照下列步骤处理: (1)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2)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若人民法院在接收起诉状后七日内仍不能作出判断的,应当先予立案。(此期限从受诉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之日起计算;因起诉状内容欠缺而责令原告补正的,从人民法院收到补正材料之日起计算)。 (3)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若起诉状的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若补充的材料及期限经过后,当事人拒绝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可以裁定不予立案,并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若法院不接收起诉状、或者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或者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法条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五十三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后,法院应当对起诉人的起诉信息进行登记,并对起诉状进行审查。对于符合条件的,应当立案并发给被告起诉状副本。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裁定不予立案。
当事人如果要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需要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起诉状副本和依法收集的证据材料,并且当事人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六个月内,向法院起诉。
-
如何去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申请行政诉讼的程序为立案、受理、开庭、判决。原告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2020.03.16 103 -
如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程序如下: 1、原告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根据被告人数提交复印件; 2、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天内将起诉状复印件发送给被告,被告应当在十五天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 3、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理,人数应当是三人
2022.01.25 375 -
行政诉讼法院如何处理
法院应当按照下列程序来处理行政诉讼案件:先决定是否立案受理;如果决定立案的,然后开庭进行审理;再由各当事人进行辩论和质证;最后由法院公开宣告判决。如果法院决定不受理的,则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
2020.06.11 193
-
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后,法院将要如何处理
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后人民法院会按照下列步骤处理: (1)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2)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
2022-09-01 15,340 -
到法院提起行政起诉后,法院将如何处理
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后人民法院会按照下列步骤处理: (1)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2)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
2022-09-01 15,340 -
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后,法院将该怎么处理
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后人民法院会按照下列步骤处理: (1)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2)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
2022-08-29 15,340 -
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后,法院将能怎么处理
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后人民法院会按照下列步骤处理: (1)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2)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
2022-09-01 15,340
-
01:11
去法院如何起诉离婚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法院起诉离婚的流程为: 1、当事人先到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管辖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申请,并将事先写好的离婚起诉书,一式三份,同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相关证件同时提交法院,等待法院依法受理案件; 2、法院接收到起诉状后
2,016 2022.04.17 -
01:10
拿借条该如何去法院起诉
如果借款人在承诺的还款到期之后,债权人可以随时向借钱人进行电话或上门催收,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或者催收无进展,债权人可以直接凭借借条、或欠条或借款合同等凭证和转款的银行流水、收据等交付凭证相关证据向人民法院提及起诉,起诉时需要向人民法院
87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