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合同需要什么流程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事人事后协议解除合同,只要当事人协商一致,并不因此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就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依约定或依法定解除合同,当约定条件出现或法定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如果选择解除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当事人。 若对方当事人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如以机动车辆、船舶、不动产为标的的建设工程合同,解除时应当到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规定,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解除合同需要的流程:协议解除程序;行使解除权。协议解除程序一般经过要约、承诺两个阶段;行使解除权,首先通知对方,若对接触合同存在异议的,可以请求法定机构解决;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应该遵守特别程序的规定。
解除合同需要走的流程有以下几点: 1、协议解除。一般经过要约、承诺两个阶段; 2、行使解除权。通知对方,对解除合同存在异议的,可请求法定机构解决;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应遵守特别程序的规定。
-
解除合同需要走什么流程
解除合同需要走以下的3个步骤:1、协议解除。协议解除合同的,一般经过要约、承诺两个阶段;2、行使解除权。通知合同的另一方,对解除合同存在异议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协助解决;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该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需
2022.04.13 664 -
解除合同需要的流程
1、协议解除。一般经过要约、承诺两个阶段; 2、行使解除权。通知对方,对解除合同存在异议的,可请求法定机构解决;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应遵守特别程序的规定。
2021.01.20 184 -
解除合同的流程是什么需要什么材料
解除合同的流程.因为合同当事人解除合同方式的不同,合同解除的流程也是不同的,分为三种类型为大家介绍合同的解除流程。协议解除取决于双方有一致的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有法定解除权的存在。双方解除合同意思一致的达成一般也要经过要约、承诺两个阶
2021.03.23 204
-
合同解除要走什么流程?
解除合同的程序要依据解除合同的方式而定。 1、如果是协商解除的,则只要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即可。 2、如果是约定解除或者法定解除的,其程序为:有解除权的当事人在法律规定期限内解除合同,并采用通知或者诉讼
2022-05-25 15,340 -
合同解除的流程是什么?
1、通知对方 当事人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的,在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如果选择解除合同,应通知对方当事人。 发生法定情形而使当事人享有解除权的,解除权人如果选择解除合同,同样也应通知对方当事人
2022-05-24 15,340 -
公司无补偿解除劳动合同需要什么流程
公司无补偿解除劳动合同流程: 1、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2、将解除劳动合同理由通知工会; 3、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4、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5、办理工作交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2022-05-16 15,340 -
劳动合同解除流程是什么?
劳动关系解除流程:劳动合同正常解除时,劳动者应当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将《劳动合同解除证明》或《劳动合同终止证明》直接送达劳动者本人;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
2021-11-09 15,340
-
01:00
拿结婚证需要什么流程
拿结婚证需要的流程如下:1、申请。双方当事人至任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需持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本人无配偶婚姻状况证明、本人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2、审查。登记机关对于双方当事人
3,577 2022.05.11 -
01:03
假释需要什么样的流程
假释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几项:1、执行机关提交假释的书面申请,报请服刑人监狱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核裁定;2、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对执行机关的申请进行审理;3、法院合议庭在审查罪犯是否确有悔改表现和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具体事实后作出是否
4,665 2022.04.15 -
00:52
保释出来需要什么流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相关规定可知,保释需要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或者是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向办案机关提出适用取保候审的申请。经县级以上的有关机关批准后,应当责
1,44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