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对收买信用卡信息罪既遂如何裁判?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院对收买信用卡信息罪既遂的裁判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 (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 (三)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 (四)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犯第二款罪的,从重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法院对收买信用卡信息罪既遂的裁判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收买信用卡信息罪既遂,一般犯罪情节,法院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量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法院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法院对窃取信用卡信息罪既遂如何裁判
窃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2020.11.16 131 -
收买信用卡信息罪既遂如何判刑?
收买信用卡信息罪既遂一般刑罚会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0.02.08 134 -
法院对收买信用卡信息罪既遂的裁量标准?
法院对收买信用卡信息罪既遂的裁量标准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收买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收买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数量较多的或者致使国家和公民的利益遭受较大损失的,应追究刑事
2020.10.12 94
-
法院对窃取信用卡信息罪既遂如何裁判
窃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2-05-11 15,340 -
法院对收买信用卡信息罪既遂的裁量标准
法院对收买信用卡信息罪既遂的裁量标准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收买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收买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数量较多的或者致使国
2022-06-08 15,340 -
法院对收买信用卡信息罪既遂的裁量标准?
法院对收买信用卡信息罪既遂的裁量标准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收买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收买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数量较多的或者致使国
2022-06-06 15,340 -
收买信用卡信息罪既遂如何判刑?
收买信用卡信息罪既遂一般刑罚会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
2022-06-07 15,340
-
01:19
信用卡诈骗如何判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罪的量刑幅度一共有三个区间,最高为无期徒刑。例如,使用作废的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金额达5000元的,要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利用信用卡诈骗达5万元的,
713 2022.04.17 -
01:16
信用卡诈骗罪如何处罚信用卡诈骗罪处罚标准为: 如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行为人实施信用卡诈骗,涉嫌金额较大的,依法可被判处五年以下拘役或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涉嫌诈骗金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法可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五万元
1,170 2022.04.15 -
00:55
对法院判决不服应该如何信访对法院判决不服的信访方式如下:可以通过网络信访信息系统进行信访、发电子邮箱或打投诉电话给相关部门,也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
13,317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