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外人能确认合同无效吗,怎么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案外人一般不能确认合同无效,但是该案外人如果属于利害关系人的,可以确认合同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在民事执行中,案件的利害关系人如果认为合同效力有瑕疵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确认合同的效力。 而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如果理由成立的,应当作出撤销或改正的裁定。如果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利害关系不服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的,可向作出裁定的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无效需要法院确认。一般都是当事人去申请确认,法官一般不会主动确认合同的效力。在法院作出合同无效的认定之前,该合同是有效的。法律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可以。合同以外的第三人(以下简称第三人)可以以起诉的方式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其必须以原告的身份起诉,如果合同与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既使该合同是绝对无效的合同,他也不能起诉要求确认合同无效。只有当无效合同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或者害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第三人才能起诉要求确认合同无效。否则,法院不应受理第三人的起诉。
-
第三人能确认合同无效吗
第三人能确认合同无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只有与无效合同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才能通过起诉确认合同无效。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不能提起诉讼确认合同无效。合同债务是相对的,只对双方有效。因此,除非合同违反法律法规,否则第三人一般不能主张
2022.04.16 1,353 -
确认合同无效案由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2021.01.13 232 -
合同以外第三人能否主张确认合同无效
合同以外的第三人符合条件的可以主张确认合同无效。但是必须以原告的身份起诉。要求该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因该合同受到侵害,或者他与别人存在民事权利义务上的争议,即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如果合同与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不能起诉要求确认合同无效。
2021.03.22 349
-
案外人可以确认合同无效吗?
1、案外人不能确认合同无效。 2、对合同以外的第三人能否以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要求确认合同无效的问题要具体分析。只有与无效合同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才能以起诉的方式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不能提起
2022-11-09 15,340 -
案外人可以确认合同无效吗
1、案外人不能确认合同无效。 2、对合同以外的第三人能否以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要求确认合同无效的问题要具体分析。只有与无效合同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才能以起诉的方式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不能提起
2022-06-11 15,340 -
案外人可否确认合同无效
1、案外人不能确认合同无效。 2、对合同以外的第三人能否以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要求确认合同无效的问题要具体分析。只有与无效合同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才能以起诉的方式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不能提起
2022-10-11 15,340 -
案外人能否确认合同效力
1、民法典中案外人可以依法请求确认合同效力。 2、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如果属于利害关系人,认为合同效力有瑕疵的,可以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请求确认合同效力。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
2022-05-13 15,340
-
01:11
第三人能否确认合同无效
如果该合同的内容侵犯到第三人利益的,第三人有权利向法院请求确认该合同是无效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则该合同没有法律效力:一方故意以提供虚假的资料等,使人发生错误的认识为目的的行为、采用不正当手段订立合同,国家利益受到损害的;以损害他人利益为
2,242 2022.05.11 -
00:53
合同无效如何确认
确认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是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
1,744 2023.01.04 -
00:51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一般可以分为以下的三种情况,具体如下: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2,33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