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借名买房纠纷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法院认为,借名买房暗藏很多涉诉风险:一是无书面协议,一方否认曾约定借名买房。借名买房的双方多为亲友,基于感情信任,多为口头约定,较少签订书面协议,登记人因房屋价格上涨等因素否认借名买房。二是登记人拒绝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借名人面临风险。三是借名人被要求腾退房屋。购买房屋后,借名人往往实际居住在房内,但由于登记在出名人名下,而我国对不动产物权采用登记主义,借名人面临被起诉腾退房屋的风险。三是房屋因登记人涉诉而被查封或处分。根据公示公信原则,房屋所有权证载明登记人为所有权人,一旦登记人涉诉,房屋作为其财产面临被查封或处分的危险。如:登记人离婚,其配偶主张房屋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应分割登记人负有债务,债权人申请保全而致房屋被查封。四是登记人将房屋转让给第三人。由于房屋登记在他人名下,第三人有理由相信登记人为房屋所有权人,如第三人不知借名登记,则借名人面临丧失房屋的可能,只能依不当得利向登记人主张赔偿。
-
安徽借名买房纠纷起诉去哪个法院
一、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
2024.06.03 8 -
安徽撤销权纠纷有效期如何计算
《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
2024.05.13 17 -
安徽借名买房纠纷起诉程序是怎样的
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协商处理;实在协商不了的,可以去法院起诉维权。 打官司一般要走以下程序: (1)写好起诉书 (2)携带证据和起诉书到法院立案并交诉讼费 (3)法院开庭审理过程主要有:宣读法律纪律、开场白、询问是否回避、询问材料是否收到
2024.06.12 10
-
2023安徽借名买房纠纷诉讼程序是怎样的
安徽借名买房纠纷诉讼程序是怎样的 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协商处理;实在协商不了的,可以去法院起诉维权。 打官司一般要走以下程序: (1)写好起诉书 (2)携带证据和起诉书到法院立案并交诉讼费 (3)
2024-09-08 15,340 -
安徽撤销权纠纷有效期如何计算
《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
2024-09-15 15,340 -
安徽借名买房纠纷怎么状告对方
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协商处理;实在协商不了的,可以去法院起诉维权。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方式有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
2024-09-23 15,340 -
交房纠纷诉讼时效如何确定,如何确定交房纠纷诉讼时效
一、交房纠纷诉讼时效如何确定1、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的出卖人交付房屋的期限届满,买受人根据合同约定可以请求出卖人交付房屋。其请求权属于债权请求权,应当适用《民法通则》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但在诉讼时效期间
2022-10-26 15,340
-
01:19
车祸诉讼时效如何算
车祸诉讼时效如何计算呢?分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两种不同情形。 因车祸发生人员伤亡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车祸导致受害人受伤的,诉讼时效一般自其治疗完结开始计算;车祸导致受害人死亡的,诉讼时效一般自丧葬事宜处理完毕开始计算。 因车祸导致财产损失的
669 2022.04.15 -
01:09
借名买房如何处理
一般来说,借名买房所订立的合同是有效的。只要具备了合同有效的几个要件,即同时具备《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以下条件:1、签订合同的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签订借名买房协议的当事双方意思表示是真实的;3、合同双
1,311 2022.04.17 -
01:54
欠款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欠款的诉讼时效具体怎么计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一,如果欠条上注明了还款日期,诉讼时效从还款日期届满之日的次日开始计算,诉讼时效为三年; 第二,如果欠条上没有注明还款日期的,债权人有权利随时向债务人提出要求,请求其还款,但应该给对方适
2,08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