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需要多久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是怎样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工伤认定需要在劳动者的认定申请被受理后的60天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是在劳动者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被受理后,60天内,遇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30天。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第二十五条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规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作出要多长时间:一般情况下劳动能力鉴定需要两个月左右,特殊情况下经上级领导批准可延长一个月,所以基本上鉴定结论作出的话两三个月是正常的时间。
-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需要多久
工伤认定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的60日内出结果;劳动能力鉴定一般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出结果,若情况复杂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
2020.12.11 176 -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送达时间是多久呢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送达时间是60日。职工发生工伤影响劳动能力的或停工留薪期满的,在伤情稳定后应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伤残鉴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在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
2020.02.26 229 -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需要多久?
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完整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伤情复杂的,可以延长30日。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2020.10.30 155
-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要多久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三名或者五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2022-09-17 15,340 -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送达时间需要多久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伤情复杂的,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2022-05-17 15,340 -
劳动能力鉴定要多久出结论
市劳动力鉴定委员会应自由在劳动力鉴定申请日起60天内作出劳动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延长30天。劳动力鉴定结论应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公司和个人。二级劳动力鉴定机构为省级劳动力鉴定委员
2021-10-16 15,340 -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多久出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会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延长三十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工伤职工和用人单位各一份,双方均可持相关证件领取。《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五条设区的市级劳
2022-03-22 15,340
-
01:04
鉴定结论是什么证据鉴定结论在法律上的表述为“鉴定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第一款规定,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以及勘验笔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0条第二款规定,证据包括:书证、物
1,667 2022.04.15 -
00:56
做工伤鉴定需要多少钱做工伤鉴定的收费标准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制定。初次鉴定收费一般在每人280元至600元每次之间,鉴定中需要进行检查诊断的,在指定医疗机构,检查诊断费用另计。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再次鉴定收费,一般在
3,158 2022.04.17 -
01:04
强迫劳动罪是怎样认定的强迫劳动罪的认定有以下四点: 1、侵犯的对象是劳动者的人身自由权和休息休假权; 2、客观上表现为用人单位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强迫职工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用人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 4、主观上必
949 20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