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6年多没有发工资能获得赔偿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法辞退补偿标准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迟发工资有没有赔偿金呢?相信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5条第一项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该规定明确了加付赔偿金的条件,即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后,用人单位仍不支付的情况下,才可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加付赔偿金。但是,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者有权利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安排延时工作的,能获得补偿。如果是在工作日延时工作的,单位需至少支付一点五倍的工资;如果是在休息日延时工作,单位需至少支付双倍的工资;如果是在法定节假日,则至少需支付三倍的工资。
-
工作五年, 辞职了, 还能获得赔偿吗
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辞职)分三种情况:一是,依据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提前30天(试用期3天)通知用人单位,不用单位批准。但用人单位不承担经济补偿;二是,依据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不用提前30天,也不用批准
2020.11.21 682 -
没有收入能获得误工赔偿吗
没有收入能获得误工赔偿,一般没有收入的人员,可以根据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作为误工费赔偿的证据,最近三年也没有收入的,可以参照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确定误工费。
2020.12.30 156 -
有劳动合同没有工资卡能获得到赔偿吗?
申请工伤认定时没有劳动合同但有工资卡的,能要求赔偿。工资卡能证明劳动者与单位之间存在着劳动关系,因此劳动者或单位可依法去申请工伤认定,之后依法向社保经办机构去申请工伤保险待遇。
2020.04.21 135
-
工作时突发脑出血能获得赔偿吗
工作中,突发脑溢血,摔伤的属于工伤,没有造成新的伤,一般不属于工伤,如果高血压摔倒,摔伤书,告血压不属于工伤。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
2022-09-26 15,340 -
工作30年被辞退能获得多少赔偿
请问已经工作30年了公司是是什么原因辞退你?一般违规辞退是可以要求双倍的经济补偿的,而经济补偿金按照工作年限计算,一年工龄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最多12个月的工资。
2022-04-05 15,340 -
工作两年未签订能获得多少赔偿
工作两年未签订劳动合同,按照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即最高可以获得12个月的工资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
2022-10-05 15,340 -
工作满一年被辞退能获得赔偿吗
用人单位辞退你,应支付你经济补偿。你可以到当地劳动仲裁院申请劳动仲裁,索要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相关规定,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应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工作满一年支付本人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
2022-04-15 15,340
-
00:52
没有工作离婚能获得孩子抚养权吗没有工作往往代表着自己的经济能力具有劣势,经济能力具有劣势也可以争取孩子的抚养权。但是此时就要证明自己在其他方面更加具有抚养优势了。因为确定抚养权是看孩子跟着哪一方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并不是简单的比父母哪一方更加有钱。比如经济能力更好的一方
1,230 2022.04.15 -
00:54
没有工作可以获得孩子的抚养权吗没有工作的一方在离婚的时候也是可以争取孩子的抚养权的。没有工作不代表没有抚养孩子的能力。另外一方在争取抚养权的时候,很有可能提出一方没有收入来源,无法保证子女的正常生活,但是并不是说没有工作就不能够抚养孩子了,一般人都有赚钱的能力,而且如果
1,097 2022.04.15 -
01:04
工作一年多没签合同可以赔偿吗工作一年多,用人单位却没有和员工签订合同的话,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给予员工相应的赔偿。具体的赔偿数额,需要结合员工的工资水平状况以及签订的合同的状况来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用人单位就应当与劳
2,70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