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老赖恶意转移财产?如何解决债务人不还钱的问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债务人故意将财产转移,导致债务不归还,债权人可以提起撤销权诉讼,要求撤销债务人转移财产的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九条明确规定,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 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九条,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 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老赖把财产转移给亲戚,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该转移财产行为。 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债务人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行为被撤销的,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老赖恶意转移房产取证可以调查债务人的财产线索,房产属于房屋管理部门登记,可以按照房屋具体的房号查询或者产权证号查询,房管部门可以提供房产原始登记、变更登记信息。
-
老赖恶意转移财产怎么办债务人不还钱怎么去处理
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债务不还债的,债权人可以提起撤销权之诉,要求撤销其转移财产的行为。 法律规定,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2021.08.15 60 -
一方恶意借款并转移财产的问题应如何处理
1、可以找到相关人员说明借款的来龙去脉证明对方是恶意借款。 2、通过借条的签订时间等证明借款的虚假性。 3、未离婚时发现对方转移财产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4、搜集其收入状况的线索,必要时律师出面调查。
2020.04.05 142 -
他人欠我钱不还,还恶意转移财产该如何办
可以先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同时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
2024.06.01 25
-
债权人如何应对老赖的转移财产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九条和第五百四十条,债权人可以在债务人转移财产不归还且无法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撤销权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然而,债权人通常需要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
2024-12-28 15,340 -
老赖将财产转移如何解决呢
老赖把财产转移给亲戚,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该转移财产行为。 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影响债权人的债权
2023-08-05 15,340 -
债权人发现债务人涉嫌恶意转移财产,应如何应对?
如果债务人故意将财产转移,债权人就有权行使撤销权。撤销权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如果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转让财产,给债权人造成损失,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2024-12-17 15,340 -
能否解决老赖转移财产的问题?
尽管欠债者可能会故意转移资产,但债权人仍然有应对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可以收集到该欠债者恶意转移财产的充分证据,并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废除欠债者的不当行为。如果所欠债务已经由担保人担保
2024-12-17 15,340
-
01:15
老赖恶意转移房产如何取证要取证老赖恶意转移房产,首先需要明确什么叫做恶意转移房产的行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第538条以及第539条的规定,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移财产的行为,都属于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如果影响到债权人债权的实现的话,债权人可以请求
3,990 2022.04.15 -
01:03
恶意转移财产罪判几年我国刑法对恶意转移财产并没有规定相应犯罪,但我国法律对其行为有一定的处罚方式: 1、恶意转移财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况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2、恶意转移财产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属于情节严重情形,可能构成刑事犯
893 2022.11.21 -
01:00
如何避免离婚财产转移想要避免一方在离婚的时候转移财产,那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就是双方在日常生活之中,不要将财政大权交给一个人。如果一方擅自处理贵重的夫妻共同财产,那么另外一方要及时制止。特别是一方以孝敬父母,捐赠等名义将财产转移的情况,绝不可掉以轻心
1,32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