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如何解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遇到恶意逃避债务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我国民法典有规定,债务人有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行为,影响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可以认定恶意逃避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是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条,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影响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是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到期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遇到恶意逃避债务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我国民法典有规定,债务人有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行为,影响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可以认定恶意逃避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是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销权之诉,申请撤销债务人转移财产的行为。法律规定,债务人以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如果有必要的,债权人可以申请财产保全来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得以实现。
-
夫妻恶意串通逃避债务如何解决
夫妻恶意串通逃避债务最常见的就是通过离婚的方式,将所有的财产给其中一方,而债务则归另一方。等到债权人上门要债的时候,就以自己已经离婚,并且没有任何财产为借口,从而不还债。但对于债权人而言,若是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话,即使夫妻离婚了约定债务由其
2020.03.04 94 -
恶意逃避债务如何惩罚
我国的刑法规定,恶意逃避债务可能会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一般情况下,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如果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那么该罪犯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如果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那么该罪犯不仅会被法院判处
2022.04.16 1,296 -
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怎么办
遇到恶意逃避债务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我国民法典有规定,债务人有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行为,影响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可以认定恶意逃避债务。 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
2021.02.08 186
-
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如何解决
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销权之诉,申请撤销债务人转移财产的行为。法律规定,债务人以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
2023-01-14 15,340 -
如何应对恶意逃避债务
恶意逃避债务是违法行为,但我国目前的刑事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其为犯罪行为,因此恶意逃避债务或协助恶意逃避债务不能认定为犯罪。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债权人是银行,违法行为者可以恶意借
2021-10-22 15,340 -
恶意逃避债务如何惩罚
恶意躲避债务虽然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我国刑事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其为犯罪行为,因此,不能认为是犯罪,也不能被课以刑事处罚。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如果债权人是银行,违法行为人通过恶意透支信用卡的
2022-08-22 15,340 -
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怎么办?
遇到恶意逃避债务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我国民法典有规定,债务人有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行为,影响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可以认定恶意逃避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
2022-11-24 15,340
-
01:04
债务人恶意躲避债务怎么办债务人恶意躲避债务的,债权人可以通过行使代位权或撤销权来维护合法权益。其中,代位权的行使是指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债权,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时,债权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的一种权利。而撤销权是指当债务人恶意处分财产,导致债权人利
2,248 2022.04.15 -
00:58
债务人消失恶意逃债怎么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保护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如果债务人消失、恶意躲债,拒不履行偿还债务的义务,债权人可以积极通过法律,保护债务的实现。具体来说,债权人可以收集相关的证据,并提供债务人的具体信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立
1,015 2022.04.17 -
00:58
债权债务纠纷如何解决发生债权债务纠纷的,债权人可以先与债务人协商要求还款,协商不成的债权人可以到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除此之外,还需要向法院提交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相关证据。债权人在向法
1,14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