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签订夫妻合同才具有法律效益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夫妻签合同有效要求签订合同时夫妻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夫妻双方意思表示真实、所签订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之间的保证书需要符合以下条件才具有法律效力:保证书的真实性;保证书内容没有违反的相关规定;保证书没有违反公序原则;一方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没有触犯别人的利益。
合同与协议是同一概念,一份合同要具有法律效力,一般只要合同双方达成合意就可以了。书面形式签订一份合同书,一般包括一下条款: 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2、标的。 3、数量。 4、质量。 5、价款或者报酬 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7、违约责任。 8、解决争议的方法。只要双方同意合同书上的内容并在上面共同签字的,就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都有拘束力。但是,合同要具有法律效力,还要注意合同内容不能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能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不能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
合同怎样签才具有法律效力
签订合同有法律效力的条件分别是: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当事人是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合同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法定其他有效条件等。法律规定合同可以是书面、口头或其他法定形式。
2021.01.25 303 -
夫妻怎样签合同才有效
协议要合法,必须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不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及其他人利益。协议符合上述要求,协议就是有效的。同时,有些协议生效或失效是附条件的,协议写明双方离婚,则过错方要按协议支付非过错方经济补偿。如果协议未注明生效时间或条件,则一般默认
2021.01.12 135 -
什么样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益
合同只有在满足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时才会生效。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作为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只有符合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的才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的订立必须是以合同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为前提,合同内容必须包含法律规定的格式
2022.04.13 578
-
夫妻双方签订的协议怎样情况下才具有法律效益
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限制行、禁止性规定的,双方签字时就生效。如果满意采纳下
2022-10-05 15,340 -
多少岁签订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益?
什么合同涉及重大事项的需要18岁才可以
2022-10-28 15,340 -
夫妻双方签订的合同有法律效益吗
如果是婚内签订的婚内财产协议,是有效的。如果是以离婚为目的,签订的离婚协议书中涉及的财产分割协议,最终没有办理离婚登记的,协议不生效。
2022-10-19 15,340 -
签合同怎么样才有法律效益
只要双方同意合同书上的内容并在上面共同签字的,就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都有拘束力。但是,合同要具有法律效力,还要注意合同内容: 1、不能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不能损
2022-05-14 15,340
-
01:00
合同怎样才具有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合同自承诺生效时成立。合同的成立需要满足主体、意思表示、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条件。首先,签订合同的主体需为符合条件的主体,需为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签订合同的行为能力。其次,签订合同的主体意思表示需为真实。意思
1,952 2022.04.17 -
01:13
合同怎样签才有法律效力想要让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必须满足以下的条件:首先,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换句话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必然属于无效的合同。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则需要分情况来讨论。其次,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属
654 2022.05.23 -
01:01
怎样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一份合同想要具有法律效力,需要符合: 1、主体适格,而且具备订立合同的相应能力; 2、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重大误解等可撤销的情形; 3、合同的内容不能违反我国法律或者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但是法律法规另有
638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