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怎么取证,法律有哪些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律分析 集资诈骗罪的取证方式包括:自行取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进行证据收集;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 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构成集资诈骗罪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涉嫌集资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集资诈骗罪法律规定有哪些
集资诈骗罪的法律规定如下: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
2022.06.27 1,178 -
集资诈骗有哪些法律规定
集资诈骗的法律规定有: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3
2022.03.23 286 -
集资诈骗罪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法律规定集资诈骗罪的特点: 1、诈骗手段具有特殊性。集资诈骗罪的诈骗方法是指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骗取集资款。 2、行为方式具有特殊性。集资诈骗罪在行为方式上必须以非法集资的形式出现。 3、被骗对象的公众性和广
2022.12.02 136
-
集资诈骗集资诈骗罪有哪些法律规定
构成集资诈骗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在五年至
2022-11-13 15,340 -
诈骗集资罪有哪些法律规定
犯集资诈骗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l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犯集资诈骗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l0以上有期徒刑、无
2023-02-13 15,340 -
集资诈骗罪有哪些法律规定
构成集资诈骗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在五年至
2022-11-08 15,340 -
集资诈骗罪有哪些法律规定,怎么规定的
集资诈骗罪的法律规定有: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023-08-10 15,340
-
01:19
集资诈骗罪有哪些法律规定集资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我国有关的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的方式进行非法集资,从而扰乱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对公私财产所有权进行侵犯,并且是数额较大的行为。犯罪的主体不仅是具有刑事责任的自然人还可以是单位。在现代的社会中
1,730 2022.04.17 -
01:12
集资诈骗罪怎么定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是集资诈骗罪的本质特征。认定集资诈骗罪,应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对骗取数额较小资金且情节较轻的行为,不宜认定为犯罪。此外,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关键要件。对非法
1,216 2022.04.15 -
01:19
集资诈骗罪能取保吗集资诈骗罪在情节轻微的情况下,是可以进行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若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缴纳完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者是提出了相应的保证人之后,保证自己能够随传随到的情况之下,司法机关对其暂时解除
1,24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