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致人死亡罪可以和解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上述和解程序,但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二、《刑事诉讼法》第288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属于刑事犯罪,和死者家属达成和解的,还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和解是可以减轻、从轻处罚的情形,法院会在根据犯罪情节和和解适当量刑。
放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不可以竞合,因为不是同一个主观故意,想象竞合是指行为人以一个主观故意实施一种犯罪行为,触犯两个以上罪名,以主观故意犯罪从重处罚。想象竞合是一种与其他犯罪形态有显著区别的犯罪形态。
-
放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可以竞合吗
放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不可以竞合,想象竞合是指行为人以一个主观故意实施一种犯罪行为,触犯两个以上罪名,以主观故意犯罪从重处罚。想象竞合是一种与其他犯罪形态有显著区别的犯罪形态。
2020.09.26 150 -
过失致人死亡罪和解是否有效
过失致人死亡和解有用,如果与死者家属达成和解,可以减轻、从轻处罚,但是行为人还是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法律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5.15 144 -
过失致人死亡罪,可以缓刑吗
如果过失致人死亡情节较轻,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可以判缓刑的。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
2020.06.30 256
-
过失致人死亡罪可以和解吗
如果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不属于累犯则可以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
2022-02-06 15,340 -
过失致人死亡罪可以私下和解吗
根据你描述的案情,该案件属于刑事案件,由法院综合全案定罪量刑,这是公诉案件,不可以私下双方提出和解撤诉,关于民事赔偿方面双方可以协商和解。《刑法》第二百三十三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3-11 15,340 -
过失致人死亡罪可以取保吗
如果是过失致人死亡罪可以取保的关键因素是: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以及是否有利于案件的侦查、审判。因此是有可能取保候审的。
2022-07-02 15,340 -
过失致人死亡罪能判刑吗,过失致人死亡罪
1、过失致人死亡的受害人应当得到赔偿; 2、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3
2022-05-08 15,340
-
01:10
过失致人死亡罪能取保吗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可以进行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若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缴纳完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者是提出了相应的保证人之后,保证自己能够随传随到的情况之下,司法机关对其暂时解除羁押的一种强制措
1,242 2022.04.15 -
01:01
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多久
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多久,要结合具体的情节等确定,具体如下: 1、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情节较轻的,则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一般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分别是: 1、该罪在主观方面表
22,279 2022.10.03 -
01:08
过失致人死亡罪怎么判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量刑标准为:情节较轻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一般情节下,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标准为:行为人主观上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他人死亡事实的行为,及
4,75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