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定单位是玩忽职守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玩忽职守罪认定如下: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严重不负责,不遵纪守法,违反规章制度,玩忽职守,不履行应尽的职责义务,致使国家机关的某项具体工作遭到破坏,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危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本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公共财产或者公民的人身及其财产。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义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和各级司法机关,因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中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由过失构成,故意不构成本罪,也就是说,行为人对于其行为所造成重大损失结果,在主观上并不是出于故意而是由于过失造成的。
认定是否构成玩忽职守罪主要看是否满足玩忽职守罪构成要件,玩忽职守罪构成要件为: 1、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玩忽职守的行为,并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2、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有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人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即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队、政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
-
玩忽职守罪怎样认定
玩忽职守罪的认定标准是: 1、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应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3、犯罪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4、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因此造成重大
2020.09.21 159 -
怎样认定玩忽职守犯罪
认定玩忽职守犯罪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认定: 1、玩忽职守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可以是公共财产或者公民的人身及其财产。 2、玩忽职守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认真履行职
2020.08.23 115 -
什么是玩忽职守罪?如何认定玩忽职守罪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玩忽职守罪的认定: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
2020.12.17 321
-
什么是玩忽职守罪 怎样认定玩忽职守罪
一、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玩忽职守罪的认定: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
2023-09-03 15,340 -
玩忽职守罪怎么认定,玩忽职守罪认定依据,玩忽职守罪的
以忽职守罪认定: (一)在处理职务侵占案件时,要注意把握职务侵占罪和工作失误的界限,因工作失误往往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重大损失。 但是,两者有严格的区别 (1)客观行为特点不同。工作失误,行为者认真
2021-10-22 15,340 -
玩忽职守罪怎样认定
玩忽职守罪认定标准在于四点: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义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2、工作人员的行为危害了国家机关的正
2022-05-29 15,340 -
怎样认定玩忽职守罪
玩忽职守罪客观上表现为:(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行为严重,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2)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的。?玩忽职守罪的两个客观特
2021-11-27 15,340
-
00:59
玩忽职守罪怎样判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玩忽职守是指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严重的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是不正确的履行职责,导致公共财物、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失的行为。 该罪的量刑标准有: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玩忽职守造成损害的,依法应当判
1,186 2022.04.17 -
01:19
什么是玩忽职守罪玩忽职守罪指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存在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从而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由于不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义务,造成了国家机关的某项具体工作遭到破坏,危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依照
2,262 2022.04.15 -
01:20
玩忽职守罪怎么判玩忽职守罪,在刑法中属于“渎职罪”。 该罪的主要特征有: 1、其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单位的工作人员。 2、该罪在主观上,主要是出于行为人在岗位上的过失,例如对自己盲目自信、疏忽大意、擅离职守等。 3、在客观上,主要表现为:行为人不能正确履
1,49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