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还需要交诉讼费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申请再审不需缴纳诉讼费,但如果属于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则需要缴纳诉讼费。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交纳案件受理费。 但是,下列情形除外: (一)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 (二)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未提出上诉,第一审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又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九条,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交纳案件受理费。 但是,下列情形除外: (一)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 (二)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未提出上诉,第一审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又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申请再审不需缴纳诉讼费,但如果属于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则需要缴纳诉讼费。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交纳案件受理费。 但是,下列情形除外: (一)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 (二)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未提出上诉,第一审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又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
-
再审需要交诉讼费吗?
一般情况下,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交纳案件受理费。但是,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除外。
2020.12.17 125 -
再审需要交诉讼费吗?
再审不需要交诉讼费,但除下列特殊情形除外: 1、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人民法院决定再审; 2、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不提出上诉,在第一审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后申请再审,人民法院
2022.03.21 1,636 -
再审还需要收取诉讼费吗
申请再审不需缴纳诉讼费,但如果属于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则需要缴纳诉讼费。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交纳案件受理费。但是,下列情形除外: (一)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
2020.04.11 719
-
再审需要交诉讼费吗
申请再审需要交诉讼费。 【法律依据】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九条,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交纳案件受理费。但是,下列情形除外: (一)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
2022-07-03 15,340 -
再审时需要交诉讼费吗
当案件再审时,是否也需要交案件受理费,这个需要分情形,再审是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进行的审理。再审一般是为了纠正错误的法院判决或裁定,因此,案件再审时是不
2021-09-29 15,340 -
再审申请需要交诉讼费吗
申述不交案件受理费。法院审察你的申述后,认为原判确有错误才能进入再审。再审不收案件受理费,但应承担其他诉讼费用。 你的案件经过两审终审,再审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把握性不大。律师和当事人的意见、观点都只能
2022-05-03 15,340 -
个人再审需要交诉讼费吗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交纳案件受理费。但是,下列情形除外: (一)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
2022-08-11 15,340
-
01:21
二审诉讼费
二审诉讼费如下:离婚案件,每件交纳十元至五十元。涉及财产分割的,财产总额不超过一万元的,不另收费;超过一万元的,超过部分按百分之一交纳。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的案件,每件交纳五十元至一百元;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十元至
3,199 2022.04.17 -
01:13
再婚财产还需要公证吗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再婚后的夫妻可以通过订立协议的方式,约定分别财产所有制。换句话说,就算是再婚的夫妻,也可以进行财产公证。同时,公证可以让双方的协议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避免再婚后纠纷的产生。这时候双方就需要达成一致的财产所有制协议,同时
1,316 2022.04.17 -
00:56
为什么胜诉了还要承担诉讼费
胜诉了还要承担诉讼费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双方协商的结果。一般情况下,诉讼费用由败诉方承担,但离婚等案件的由双方协商承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
4,125 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