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军用物资罪会被如何追究刑事责任有没有法律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抢夺军用物资罪的量刑情况为:抢夺军用物资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盗窃、抢夺重要或者多件武器装备的,盗窃、抢夺军用物资数额巨大的,战时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的,严重影响部队完成任务的,采取破坏等方法盗窃造成部队严重损失等等情况。 所谓情节特别严重,主要是指盗窃、抢夺多件重要武器装备或者大量武器装备的,盗窃、抢夺军用物资罪数额特别巨大的,严重影响部队完成重要任务的,采取破坏性方法盗窃造成部队特别严重损失等等情况。
《刑法》第四百三十八条,盗窃、抢夺武器装备或者军用物资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抢夺军用物资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为对行为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抢夺爆炸物罪会被追究的刑事责任:犯本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抢夺爆炸物罪指的是公然夺取国家机关、军警人员和民兵爆炸物的行为。
-
抢夺爆炸物罪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抢夺爆炸物罪刑事责任的追究: 1、构成本罪的,一般应当追究其应当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 2、如果存在严重犯罪情节的,应当追究其应当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刑事责任。
2020.03.29 120 -
抢夺危险物质罪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抢夺危险物质罪的刑事责任有: 1、一般来说行为人抢夺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如果是属于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构成刑事犯罪的,要依据触犯的罪名,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
2022.12.02 152 -
抢夺危险物质罪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抢夺危险物质罪的刑事责任有: 1、一般来说行为人抢夺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如果是属于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构成刑事犯罪的,要依据触犯的罪名,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
2020.05.31 155
-
抢夺军用物资罪会被如何追究刑事责任?
抢夺军用物资罪的量刑情况为:抢夺军用物资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所谓情节严重,主
2023-08-15 15,340 -
抢夺军用物资罪会被如何追究刑事责任
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盗窃、抢夺重要或者多件武器装备的,盗窃、抢夺军用物资数额巨大的,战时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的,严重影响部队完成任务的,采取破坏等方法盗窃造成部队严重损失等等情况。 所谓情
2022-10-15 15,340 -
抢夺军用物资罪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依照本条第1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情节严重,主要是指盗窃、抢夺重要或者多件武器装
2022-10-03 15,340 -
抢夺军用物资罪会被怎样追究刑事责任
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盗窃、抢夺重要或者多件武器装备的,盗窃、抢夺军用物资数额巨大的,战时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的,严重影响部队完成任务的,采取破坏等方法盗窃造成部队严重损失等等情况。 所谓情
2022-11-14 15,340
-
00:57
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根据冒名签字的动机来定。如果是利用职务之便冒充签名,试图挪用公私财物的,那么就可能涉嫌挪用公款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
2,571 2022.04.17 -
01:05
挪用公款几万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挪用公款的用途、去向不同,挪用公款罪承担刑事责任的数额要求不同。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以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
1,459 2022.04.17 -
01:03
违法强拆追究刑事责任吗违法强制拆迁是否追究刑事责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和《刑法》的规定,行政机关违法强制拆除被征收人房屋的,侵犯房屋所有权人产权的,应当依法责令行政机关承担全面赔偿责任;如果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在强
1,28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