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作权使用的法定许可情形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着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着作权人依照着作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2、作品在报刊刊登后,除着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 3、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着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着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 4、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 5、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着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著作权使用的法定许可情形有:报刊转载;录音制作人使用他人合法录制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未经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放;编制出版教科书,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计划而编制出版教科书;制作课件并通过网络发布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或国家教育计划。
使用著作权的法定许可情形具体包括: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以及作品被报社、期刊社刊登后,其他报社可以转载摘编等法定许可的情形。
-
著作权使用的许可情形有哪些
著作权使用的许可情形有: 1、报刊转载; 2、录音制作人使用他人合法录制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未经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作权人声明不得使用的,不得使用; 3、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放; 4、编制出版教科书,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国
2022.05.11 615 -
著作权使用的法定许可情形包括哪些
著作权使用的法定许可情形包括: 1、报刊转载。作品发表后,除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录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摘要、资料发表,但应当按照规定向作权人支付报酬; 2、录音制作人使用他人合法录制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未经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
2022.01.25 503 -
许可使用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法定许可有如下几种情况: 1、当事人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时,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 2、个人以学习、研究或欣赏等非盈利目的而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 3、法定许可的其他情况。
2020.11.19 416
-
法定许可使用著作权的情形有哪些
著作权法定许可情形有如下: 1、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
2023-05-24 15,340 -
著作权使用的法定许可情形有哪些
著作权使用的法定许可情形如下: (1)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 音乐作
2023-03-05 15,340 -
著作权法定许可使用有哪些适用情形
著作权法定许可情形有如下: 1、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
2022-05-15 15,340 -
著作权许可使用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
2022-03-14 15,340
-
01:05
著作权转让和著作权许可使用的区别
著作权转让和著作权许可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是否具有主体变换。著作权的转让指的是著作权主体的转换,著作权由一人转变为另一人所有,受让人成为著作权新的权利主体。而著作权许可并没有进行主体变换,只是著作权人将一部分权利许可给他人在特定条
2,576 2022.11.26 -
01:10
著作权的使用权包括哪些
著作权,在过去被称为版权。著作权的使用权主要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其中的人身权指的是,创作者通过创作表现个人风格而依法享有的权利,又被称为著作精神权利。具体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人身权
2,721 2022.04.15 -
01:21
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除外情形有哪些
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的原因,造成债权人损害的,债权人有权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即债权人有代位权。 行使债权人代位权的除外情形包括: 该债权因身份或特定关系形成的债权,是由于法律规定而形成,具有“当事人亲自行使,不能代
53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