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借离婚逃债怎么办,有哪些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债务人如果借离婚逃债,损害了债权人到期债权的实现,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损害其债权的行为,但是行使撤销权的范围是以债权人享有的债权为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 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九条 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条 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务人借离婚逃债的,仍然需要承担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债务人借离婚逃债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离婚时,夫妻的共同债务仍需要夫妻共同偿还。《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第一千零六十四条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
债务人假借离婚逃避债务怎么办
借款人通过假离婚分割财产逃避债务,属于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或者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民事行为; 所以,出借人仍然可以要求原夫妻俩清偿共同债务,还可以以原夫妻俩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原夫妻俩连带偿还共同债务。
2021.02.18 125 -
债务人借离婚逃债应该怎么办
债务人借离婚逃债,此债务用于婚后共同生活的,债务人及其配偶对债务仍然负连带清偿责任。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先以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偿还;偿还不足的,协议清偿。
2021.04.08 85
-
债务人借离婚逃避债务怎么办
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确认双方签订的财产分割协议是无效的,如果双方离婚的目的是为了逃避还债义务,属于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这种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只要是共同债务,离婚后也有共同
2023-02-07 15,340 -
债务人借离婚逃债
债务人借离婚逃债依然要偿还共同债务,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一方就夫妻共同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后,可以主张另一方承担相应债务。
2022-06-08 15,340 -
债权人借用离婚财产逃避债务债务人要怎么办
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不论双方是否已经离婚,均须对共同债务以夫妻共同财产及自己所有的财产清偿。债权人有权向夫妻一方或双方要求清偿债务的部份或全部。夫妻中的一方不可以以双方的约定或者法院的判决为由对抗善意的
2023-05-31 15,340 -
离婚后债务人逃债怎么办
债务人借离婚逃债:1提起民事诉讼。只要债务为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债权人就可以将离婚后的夫妻双方列为共同被告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令两人的财产约定无效,由离婚后的夫妻双方共同对债务承担连带
2022-05-08 15,340
-
01:07
债权债务抵消规定有哪些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债权债务的抵消需要满足以下3点。 第一,抵消人与被抵消人之间互负债务、互享债权。双方互享债权、互负债务为双方行使抵消的前提条件。 第二,抵消的债务必须是同种类的给付。用以抵销的通常是同种类的货币或者实物。如果种类相同而品质
2,455 2022.04.17 -
01:18
遇到借假离婚逃避债务执行的怎么办
遇到对方借假离婚来逃避债务执行的话,债权人可以提起债权人撤销权的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对方所处理的财产与债权债务有关。同时,相应的处分行为已经损害了债权人的债权。如果离婚在先,借款在后,这时候对方的配偶不
933 2022.04.17 -
00:58
债务人消失恶意逃债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保护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如果债务人消失、恶意躲债,拒不履行偿还债务的义务,债权人可以积极通过法律,保护债务的实现。具体来说,债权人可以收集相关的证据,并提供债务人的具体信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立
1,00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