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怎么确认管辖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通事故案件属于侵权案件,侵犯了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应该包括侵权结果地和侵权行为发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规定,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以上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事故案件属于侵害人身、财产安全的侵权案件。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地包括侵权结果地和侵权发生地两种。
1、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被告住所地是指被告的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按照经常居住地确定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是指离开住所一年以上并在经常居住地居住满一年以上。 2、侵权行为地,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结果发生地和侵权行为发生地,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规定,上述法院均有权力受理交通事故案件。 当侵权行为发生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与原告住所地一致时,原告住所地法院也有管辖权。
-
交通事故管辖地怎么确定
道路交通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的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未设立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由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两个以上管辖区域的,由事故起始点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对管辖权有争议的,由共同的上一级
2020.03.30 162 -
怎样确定交通事故管辖
道路交通事故由发生地的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未设立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由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两个以上管辖区域的,由事故起始点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2020.03.15 165 -
交通事故管辖权该怎么确定
道路交通事故由发生地的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未设立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由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两个以上管辖区域的,由事故起始点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2020.02.06 308
-
交通事故诉讼怎么确定管辖
一、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是指被告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按照经常居住地确定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是指离开住所一年以上,在经常居住地居住一年以上。二、侵权地,包括侵权结果发
2021-11-29 15,340 -
交通事故管辖法院怎么确定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法院管辖规定,交通事故案件中有管辖权的法院一般为:被告住所地法院、交通事故发生地法院,当事人在起诉前可查阅当地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选择标准高的法院所在地法院管辖更为有利,在选择受诉法院
2022-01-25 15,340 -
交通事故立案管辖怎么确定
道路交通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未设立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由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两个以上管辖区域的,由事故起点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
2021-10-02 15,340 -
怎么确定交通事故的诉讼管辖
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既可以向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向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
2021-08-14 15,340
-
01:18
交通事故工伤怎么认定
要认定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属于工伤,从而获得工伤保险赔偿,需要注意工伤的认定条件。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因本人主要责任造成的交通事故伤害的,就属于条例中规定的工伤。也就是说,认定工伤的关键就在于,职工是否是在上
2,401 2022.04.17 -
01:05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怎么认定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认定如下:1、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为主观目的条件;3、行为人有逃跑行为;4、逃跑的时间、地点条件。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
3,456 2022.05.11 -
01:00
要怎样确定交通事故责任
交警在判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时,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1、违法行为导致事故发生的,应负事故责任; 2、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了实际性的损害。因损害他人健康是构成民事侵权责任的基础。 3、事故当事人在主观上是否存在过失。事故发生时,当事人心理上是
83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