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起诉书该如何写?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应当递交。起诉状应当记明以下事项:(一)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址(地或经常居住地)、电话号码、邮政编码。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单位电话号码、邮政编码。(二)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三)证据和证据来源,姓名和工作单位、住址。(四)必须打印或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如系法人或其他组织,尾部须加盖公章。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据应递交原件或原物。证据材料如是复写纸、纯蓝墨水、圆珠笔书写的,在提供原件时附复印件。当事人向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2份证据清单,详细写明提交证据的名称、页数,证据经法院承办人核对后,由承办人在证据清单上签字盖章,一份交当事人,一份备案。此外,还应提供与被告人数相同的副本。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职务侵占罪属于自诉案件也属于公诉案件,所以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也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员工给公司造成的损失是需要赔偿的,还需要承担刑事责。 提起自诉应当提交刑事自诉状,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自身职位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财产的犯罪行为。根据法律,职务侵占罪属于公诉案件,公司、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公司单位财产据为己有,数额达到六万元的即构成职务侵占罪,达到公安机关的立案标准,公安机关则会予以立案审查。
-
职务侵占罪如何起诉?
职务侵占罪属于自诉案件也属于公诉案件,所以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也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员工给公司造成的损失是需要赔偿的,还需要承担刑事责。提起自诉应当提交刑事自诉。
2020.02.22 466 -
职务侵占罪如何起诉
职务侵占罪如何起诉: (1)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 (2)属于本院管辖; (3)被害人告诉; (4)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2020.06.06 189 -
如何起诉职务侵占
起诉职务侵占如下: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产。金额在5000元至1000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当公司发现职务侵占并达到刑事立案标准时,公司可以报警立案,并在报警时向公安机关提供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和犯
2022.01.25 358
-
职务侵占罪起诉书该怎样写?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应当递交。起诉状应当记明以下事项:(一)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址(地或经常居住地)、电话号码、邮政编码。当
2022-09-07 15,340 -
职务侵占罪起诉书怎么写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应当递交起诉状。起诉状应当记明以下事项: (一)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工作单位、住址(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电话号
2022-06-12 15,340 -
职务侵占罪如何起诉
职务侵占罪属于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
2022-05-12 15,340 -
职务侵占罪的起诉书怎么写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应当递交。起诉状应当记明以下事项:(一)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址(地或经常居住地)、电话号码、邮政编码。当
2022-09-07 15,340
-
01:06
犯职务侵占罪后该如何减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减刑是指,依法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具有法定的减刑情节时,由负责执行刑罚的机关报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减轻原判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所以,犯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
766 2022.05.13 -
01:09
职务侵占罪如何处罚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属于本单位的财务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刑法对职务侵占规定了两个量刑标准,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
1,099 2022.04.17 -
01:01
职务侵占罪如何是如何定罪的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职务侵占行为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包括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董事、监事、职工。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
88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