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居住权有多少年?

居住权有多少年?

2022-07-01 19:10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陕西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7-01回复

专业分析:

具体的居住权期限要看当事人的约定或者居住权人的死亡时间。 居住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指对他人所有的住房及其附属设施占有、使用的权利。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居住权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七十条【居住权的消灭】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居住权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具体的居住权期限要看当事人的约定或者居住权人的死亡时间。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居住多年不一定就有居住权,如果通过下列途径获得了居住权的,则享有居住权,反之则没有居住权: 一、签订相应的合同后获得。 二、依照法律取得,比如未成年子女对其父母的房屋享有居住权。 三、通过遗嘱或者遗赠抚养协议获得。 四、因取得时效的经过取得居住权。

律师普法更多>>
  • 居住权具体有多少年
    居住权具体有多少年

    具体的居住权期限要看当事人的约定或者居住权人的死亡时间。居住权,用益物权的一种,指对他人所有的住房及其附属设施占有、使用的权利。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居住权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2021.03.23 132
  • 小区居住权有多少年
    小区居住权有多少年

    小区居住用地的使用权一般为七十年。

    2020.02.22 584
  • 居住多年有居住权吗
    居住多年有居住权吗

    居住多年能否取得居住权要看是否符合下列取得条件。 1、依合同而取得居住权。如承租人依租赁合同而取得对出租的房屋的居住权。 2、直接依法律的规定取得居住权。如未成年子女对其父母的房屋享有居住权。 3、依遗嘱等法律行为取得居住权。房屋所有权人可

    2021.02.14 163
专业问答更多>>
  • 居住权有多少年

    具体的居住权期限要看当事人的约定或者居住权人的死亡时间。 居住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指对他人所有的住房及其附属设施占有、使用的权利。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

    2022-05-31 15,340
  • 居民住宅有多少年的居住权

    具体的居住权期限要看当事人的约定或者居住权人的死亡时间。 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七十条,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居住权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2022-05-13 15,340
  • 买房有多少年居住权

    居住权期限根据当事人约定,没有约定的,到居住权人死亡时,居住权消灭。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七条【居住权合同】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 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

    2022-06-23 15,340
  • 居住权具体有多少年

    具体的居住权期限要看当事人的约定或者居住权人的死亡时间。 居住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指对他人所有的住房及其附属设施占有、使用的权利。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

    2022-05-26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分居多少年算离婚 01:15
    分居多少年算离婚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夫妻双方解除婚姻关系的方式分为协议离婚和起诉离婚两种,即使双方已经分居多年,感情完全破裂,也不存在自动离婚的情形。如果夫妻双方都愿意离婚的,可以办理协议离婚。在此情况下,夫妻双方可以自行协商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夫妻共

    1,556 2022.04.17
  • 商住用地使用年限多少年 01:13
    商住用地使用年限多少年

    商住用地使用年限是50年。住宅用地全国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商住用地全国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届满后可以根据当时的地价水平补缴土地出让金,再次申请土地使用权。《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

    2,133 2022.05.11
  • 什么人对房屋有居住权 00:56
    什么人对房屋有居住权

    居住权合同约定的人享有居住权。《民法典》在第14章规定了“居住权”。居住权只能由自然人享有,不能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且具有高度的人身依附性,一般不能转让或继承。居住权的设立以无偿性为原则,有偿性为例外。但法律允许当事人私人自治,有偿地设立

    6,040 2022.04.17
房产纠纷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