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钱不还打官司找不到人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找不到被告,可以公告送达包括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在内的所有法律文书。如果被告不到庭参加诉讼,法院可以缺席判决。 2、人民法院依据原告起诉时所提供的被告住址无法直接送达或者留置送达,应当要求原告补充材料。原告因客观原因不能补充或者依据原告补充的材料仍不能确定被告住址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向被告公告送达诉讼文书。人民法院不得仅以原告3、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被告住址为由裁定驳回起诉或者裁定终结诉讼。因有关部门不准许当事人自行查询其他当事人的住址信息,原告向人民法院申请查询的,人民法院应当依原告的申请予以查询。 4、可见,原告在起诉过程中提供详细准确的被告资料对于法院及时送达,通知应诉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原告提供的信息不确切,人民法院不得仅以原告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被告住址为由裁定驳回起诉或者裁定终结诉讼。 5、而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如公告送达等)予以送达,同时如果原告因客观情况无法提供被告信息的,法院可依申请予以查询。这样就充分保障了原告的利益,避免被告逃避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执行过程中会根据申请扣划债务人的工资用于抵付欠款,但不会全额扣划,法院会保留被执行人即债务人的必要生活费用,至于多少法院会根据当地的生活消费水平及被执行人的家庭情况而定。如果发现被执行人还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法院也会采取强制措施的。
-
欠钱打官司还不还怎么办
欠钱纠纷打了官司但是对方依然不偿还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如果当事人拒绝履行的,则另外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一般法院进行强制执
2020.03.14 176 -
欠钱不还打官司怎么打
欠债不还纠纷要在诉讼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交起诉状。民间借贷如果约定了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就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计算三年。如果没有约定归还时间,则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
2020.02.22 197 -
欠钱不还怎么办?欠钱不还找不到人怎么办?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欠钱不还找不到人的情形,其当事人是可以报警进行处理的,或者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其法院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传唤债务人应诉。
2020.04.28 337
-
欠债人不还打官司找不到人怎么办?
应当向清偿到期的债务,拒不清偿的,债权人可以向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债务人的子女对债务不承担清偿责任。如果债务人死亡的,债务人的子女继承遗产应当清偿债务人所负债务,清偿债务以债务人的遗产实
2022-09-27 15,340 -
借钱不还一直打官司找不到人怎么办
1、当欠钱的诉讼打赢后找不到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采取强制执行的措施,那么法院在采取强制措施时可以将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冻结,这样也是可以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债权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也是需要向法
2023-01-05 15,340 -
欠钱不还,找不到人,又找不到人怎么办,把钱要回来了打官司有用吗
可以通过起诉的方式主张债权。1、起诉要债有用,建议尽快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一旦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 2、胜诉之后,如果对方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法院在受理强制执
2022-05-06 15,340 -
欠钱不还没有借条起诉了打官司找不到人怎么办
欠钱不还有借条,知道债务人住址,找不到人也可到法院起诉。 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借条是指借个人或公家的现金或物品时写给
2022-04-07 15,340
-
01:06
欠钱不还还找不到人怎么办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去法院申请,把债务人列入失去信用的黑名单。欠债不还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应当依法审判。判决后,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样,诉讼时效可以中断,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缺席判决。如果法院作出缺席判
1,436 2022.04.17 -
00:58
老赖欠钱不还找不到人怎么办
老赖欠钱不还找不到人的,债权人可以通过向当地的居委会,或者是村委会开具公民下落不明证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处理。债权人提交完起诉书和证据后,法院会考虑是否受理该案件。法院受理案件后,会给双方当事人进行留置送达。这个送达书会直接交给债务人的家
3,187 2022.04.17 -
01:21
借款人欠钱不还找不到人怎么办
借款人欠钱不还,带好借条、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写好起诉状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找不到人的,有对方的身份信息具体地址也能起诉。在借贷纠纷案件中,原告作为债权人行使债权请求权,应该主张其请求权成立并已经届期,为此其应该向法院提供其权利发生并
618 2022.04.25